第169章 作坊开工(1 / 2)

宋家终于多了下人,是泥瓦村的一户村民,一共十口人。</p>

这户人家姓杜,是泥瓦村的外来人口。</p>

杜老头虽然不会泥瓦活,但他伺候牲畜有一手,他婆娘就负责院子里的洒扫,大儿子跟着宋大河做些跑腿的活计,大儿媳则是在钱金凤跟前伺候,小儿子和儿媳就负责院子里一应杂事。</p>

两个大一些的孙女照顾冯念儿,被冯念儿改名黄鹂和喜鹊。</p>

十三岁的小孙女被宋盼儿留下了,改名阿金。</p>

其实宋盼儿本来要给人改名“黄金”,幸好被十分了解自家闺女的钱金凤及时拦住,改成了“阿金。”</p>

钱金凤:好好的姑娘被人取名叫“黄金”,以后出去别人问名字都张不开口回答。</p>

不过现在不止宋家有了下人,两个作坊也有人了。</p>

香皂作坊全面开工,玻璃作坊也开始紧锣密鼓行动起来。</p>

宋盼儿开出的工钱不算高,她在两个作坊的动员大会上说道,“我们也是逃荒过来的,手里的银钱和粮食有限,当初买下大家,也是想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p>

“同样都是苦命人,我实在不忍心大家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客死异乡。”</p>

“只有尽快把肥皂和玻璃做出来,才能买粮食、发工钱。”</p>

“前三个月必定会辛苦一些,等熬过了就好了,到时候把玻璃和香皂卖出去,我就给大家发奖金!”</p>

“不过大家请放心,基本工钱和每天的三顿饭,我绝对不会少。”</p>

她这话一说完,两个作坊的人就闹开了,纷纷吵着不要工钱,给口吃的就行。</p>

“小姐菩萨心肠,我们可不能没有良心,我不要工钱!”</p>

“就是就是!小姐买下我们的时候多给了三两银子,就用那个银子抵了!我们全家都不要工钱!”</p>

“我在家的时候一天都只有两顿水饱呢!姑娘让我能吃上三顿干饭,已经是打着灯笼都难寻的良善之人!”</p>

“……”</p>

贺驰在旁边拿着作坊的花名册若有所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