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七律·观韩政坛剧变有感(1 / 2)

七律·观韩政坛剧变有感</p>

戒严令下万民寒,</p>

弹劾声中宝座残。</p>

股海翻波吞玉阙,</p>

票箱藏垢染金冠。</p>

昔时青瓦台前客,</p>

今作囹圄月下叹。</p>

莫道权高能蔽日,</p>

民心自是最公判。</p>

赏析:</p>

从诗体创新与现代性表达看《七律·观韩政坛剧变有感》的突破与坚守</p>

古典诗词的生命力,从来不在于对既往范式的刻板复制,而在于在格律的框架内回应时代命题。《七律·观韩政坛剧变有感》作为一首关注国际时政的现代七律,既未脱离唐诗宋词奠定的诗学根基,又以独特的视角、新锐的意象和跨文化的观照,打破了传统咏史题材的疆域,展现出古典诗歌形式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若跳出对具体唐宋诗作的比附,从诗体功能的拓展、现代意象的嫁接、国际视野的融入三个维度审视,更能窥见其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起的桥梁。</p>

一、诗体功能的现代拓展:从“咏史”到“观今”,突破地域与时代的边界</p>

唐诗宋词中的七律,多以本土历史、家国命运为书写对象。杜甫的七律写安史之乱中的中原烽火,陆游的七律叹南宋偏安的山河破碎,文天祥的七律诉宋亡后的孤臣血泪,其“史”的范围始终未跳出华夏文明圈。这种以“本土史”为核心的书写传统,在《七律·观韩政坛剧变有感》中被悄然突破——诗人将目光投向邻国政坛,以“他者”的政治动荡为镜,照见权力运作的普遍规律,让七律的“咏史”功能延伸为“观今”的国际视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