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七律·俄相叛国警示(1 / 2)

七律·俄相叛国警示</p>

照妖镜鉴旧时波,</p>

谍影森森祸患多。</p>

高位沐猴藏异志,</p>

金瓯暗蠹裂山河。</p>

黑手频伸操傀儡,</p>

红羊迭起舞干戈。</p>

警钟长啸龙庭上,</p>

根脉千秋护玉柯。</p>

……</p>

赏析:</p>

一、诗史互鉴:从“他山之石”到“华夏之警”</p>

这首七律以“俄相叛国”为引,却不止于评述外事,而是借他山之石,照见华夏根基的守护之道。其笔法深得唐诗“即事抒怀、以史鉴今”之精髓——如杜甫《咏怀古迹》借昭君故里叹家国飘摇,陆游《书愤》凭“楼船夜雪”忆山河破碎,皆是于具体史事中提炼永恒的家国忧思。此诗亦然,将“俄事”化作一面“照妖镜”,既照见他国之祸,更映出华夏需警惕的暗礁,而贯穿始终的核心,正是对“中华民族传承不可割裂”的深切扞卫。</p>

首联“照妖镜鉴旧时波,谍影森森祸患多”,起笔便立起“历史镜像”的维度。“照妖镜”的意象,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史为鉴”的智慧——唐太宗以“三镜”论治国,欧阳修编《新五代史》以戒后世,皆在说明:历史的价值,正在于揭穿伪装、预警祸患。“旧时波”看似指俄相叛国的旧案,实则暗合华夏历史上无数“内鬼”之祸:南宋秦桧暗通金国,使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致中原百姓再遭兵燹。这些“波”从未随时代远去,正如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警示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诗人以“谍影森森”四字,将无形的背叛化作有形的阴霾,让人想起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迫感,开篇便奠定“居安思危”的基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