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票证难全,今日豪礼金坚。彩礼嫁妆易得,人心难测变迁。”从票证时代至现今富裕社会,彩礼嫁妆经历巨大转变。物质进步未能同步提升精神文明,天价彩礼成青年负担。回归本质,重视情感交流与精神共鸣,方为婚姻之根本。倡导健康价值观,重建和谐婚姻观,让爱情在自由和平等中生长——</p>
嫁妆</p>
——读《新婚别》有感</p>
@丙叔佩史</p>
红妆十里送佳人,</p>
梦入新房待晓晨。</p>
票券珍贵凝心血,</p>
铁锅瓦罐映艰辛。</p>
玉镯金钗承祖训,</p>
棉絮布匹织冬春。</p>
物虽贫瘠情愈浓,</p>
嫁妆满满贺新婚。</p>
……</p>
赏析</p>
这首诗歌《嫁妆》,巧妙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年代下嫁妆与彩礼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首先,开篇“红妆十里送佳人,梦入新房待晓晨。”一句,以传统婚庆的热烈气氛开场,红妆映衬新娘之美,预示着婚姻的喜庆与期待。这与杜甫《新婚别》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场景异曲同工,均描绘了新人在大好时光里共赴良辰美景的画面,渲染出浓浓的喜庆氛围。</p>
随后,“票券珍贵凝心血,铁锅瓦罐映艰辛。”直接切入了六七十年代的特殊历史情境,物质匮乏的时代特征跃然纸上。这不仅让人联想到当时为了筹备嫁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而且象征性地表达了家庭成员为了筹备一场婚礼,付出了多少辛勤与汗水。这种对于细节的关注,恰如杜甫笔下的“绣衣花帽非凡俗,红粉香车皆俊游”,在精致的外在装扮之下,实则隐含着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坚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