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p>
——读《红藕香残玉簟秋》有感</p>
@丙叔佩史</p>
静候星河转轮替,</p>
花开花落几多愁。</p>
乾坤逆转逢君面,</p>
吉期已定映朱楼。</p>
月华如练洒轻纱,</p>
千门万户灯火明。</p>
但愿此情长相伴,</p>
不负韶华不负卿。</p>
……</p>
赏析</p>
融合情感与文化的诗篇交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与《择日》</p>
李清照的寂寥之美与深情回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首由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名篇,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缓缓铺展在读者眼前,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哀而不伤、孤而不绝的画面。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将日常景物赋予了深厚的感情色彩,使每一个意象都成为了传递内心世界的关键符号。</p>
“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开篇的第一句话便已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红藕象征着夏日的热情与生机,然而随着秋风起,这份热烈渐渐消散,只留下淡淡的香气萦绕于空气之中,正如青春与爱情的逝去般不可挽回。玉簟之“秋”,既是季节的转变,更是心灵深处的寒冷开始蔓延。词人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一份独自面对空房、岁月无情的寂寥心情。</p>
情缘的希冀与“择日”的文化意蕴。相比之下,《择日》一诗,则展现出了另一种角度的情感探索。它不再局限于个体的孤独与悲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寻求在无常的命运面前找到一丝确定性的慰藉。诗中所提及的“静候星河转轮替,花开花落几多愁”,不仅仅是对季节轮回、世事沧桑的感慨,更是对生命过程中那些无法控制的变化所持的一种平静接受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