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抓周(1 / 2)

抓周</p>

——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有感</p>

@丙叔佩史</p>

稚龄逢辰抓周仪,</p>

笑语盈堂喜气弥。</p>

五彩缤纷呈眼前,</p>

宝物琳琅兆芳菲。</p>

幼手轻抚妙未知,</p>

笔墨飞扬识字微。</p>

秤筹握持财源广,</p>

玉环光泽显德辉。</p>

棋盘藏智深无垠,</p>

花香袅袅蝶舞翩。</p>

尺测乾坤方寸间,</p>

画卷展宏图自编。</p>

万物奇遇皆有缘,</p>

启梦今朝绘锦篇。</p>

虽未卜命终归己,</p>

人生路上勇向前。</p>

赏析</p>

深层解析:从《江城子·密州出猎》到《抓周》的精神链接</p>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万丈</p>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堪称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尤其在这首词中,他抒发了身处逆境仍不改初衷的坚韧精神,以及那股贯穿古今的浩然正气。诗人在词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身披锦帽貂裘、手持弓箭、策马奔腾的画面,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场面描写,也有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与不屈不挠的生命态度。</p>

“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便定下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即使年华不再,亦不忘年轻时的梦想与热血。“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更是构建了一幅英勇果敢的形象,展示出他对生活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信念。在艰苦环境中,苏轼没有沉沦,反而化挫折为动力,凭借自身的才情与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仰慕。</p>

二、抓周仪式的背后</p>

相比之下,抓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习俗,主要是为了预示儿童的性格倾向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但实质上传递的是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祈愿与深切关爱。在这个仪式中,孩子们通过自主选择某些象征性物品,反映了他们早期的本能喜好与潜意识反应,而家长则是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孩子的独特魅力与未来可能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