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完孙首辅,商人们纷纷上前,结交三位辽东新贵。</p>
王家彦向袁崇焕打趣道:“袁大人,这些商人,真是势利得很,来,本官敬大人一杯!”</p>
按品级算,孙承宗下来,就数袁崇焕品级高,王家彦在京城的时候,也参加了遴选辽东三司使的会议,吏部提出来的人选中,袁崇焕也是其中之一。</p>
吏部给出的理由,是他熟悉辽事,而且级别够高,比其他人更有优势。</p>
不知为何,太后最终没有选他,而是选了在辽南,与毛文龙一起阻击后京南下之师的杨嗣昌,杨嗣昌从四品兵备道,升任正三品左布政使,连升两级,以他在辽南的功劳,是足够的。</p>
太后只说了一句:“杨嗣昌有全局眼光。”</p>
袁崇焕就与辽东省失之交臂。</p>
不但朝臣们想不通,就连袁崇焕自己,也想不通,别的不说,此次他跟在小皇帝身边,鞍前马后地跑腿,既是赞画又做秘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p>
哪怕看在这点上,小皇帝和太后,也要给他记上一功吧?</p>
现在,后金灭亡,奴儿干变成了辽东省,他这个辽东督师的职位,就十分尴尬起来,如果不能主政辽东,调回京师另外安排职位,就是他目前面临的选择。</p>
面对王家彦这位朝廷新贵,他放下了督师的架子,虚心求教道:“商人本性,逐利而已,本官却是不放在心上,倒是想借此机会,向王大人请教请教……”</p>
摆出长谈的架势。</p>
王家彦不知道他要请教什么问题,只得谦虚地道:“本官只熟悉商业管理,对于地方治理,却是没有经验的,哪里值得督师请教?</p>
督师礼贤下士,开美佩服,但有所问,开美定当知无不言……”</p>
王家彦,字开美。</p>
袁崇焕冲他拱拱手,苦笑道:“本官知道,自皇太极入关威胁京师,本官就受到同僚们的许多诟病……官职也从蓟辽督师,变成了辽东督师……</p>
现在,这个辽东督师也无用了,朝廷迟早要撤……本官向王大人打听打听,朝廷接下来,有什么动作?”</p>
王家彦知道,他问的是,太后需要什么样的官员?他好改变自己,朝那个方向努力……</p>
王家彦与他并不熟悉,他却打听如此机密的问题,可见平日里,也无人可诉了。</p>
王家彦举了举洒杯,低声道:“督师可问错人了,首辅大人是你的老上司,一手提拔大人起来,大人一向待之如恩师,却为何要舍近求远,问起下官来?”</p>
袁崇焕也举杯,苦笑道:“首辅太忙,本官不忍心打扰他老人家……”</p>
袁崇焕自有他的傲气,不愿意让人觉得,他是依靠首辅才能升官,所以一直没打听朝堂的事,今日借着酒劲,向王家彦打听更合适。</p>
王家彦见他心灰意冷的样子,心下不忍,想到皇太极围城时,他是唯一一个上阵杀敌的文官,单是这份勇气,就应当尊敬,他推心置腹地说道:</p>
“大人还看不出来么?首辅刚才说,苦夷岛海里的渔获,能养活整个大明,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渔获,如何运回大明?如何保证这块地方,不被外夷抢去?”</p>
袁崇焕心下一动:“水师?”</p>
王家彦不答,又道:“本官出京之前,听闻兵部提交了明年的预算,其中就有给福建水师、长江水师和登莱水师,更换装备的项目……辽东地域广大,几条大江上都能行船,朝廷迟早会注意到这块……袁大人在朝堂,为熟悉辽事第一人,怎么还问起本官来了?”</p>
要不是官职比王家彦高,袁崇焕都要跪下来给他磕一个了,不愧是太后身边的红人,随随便便一席话,就指给他一条青云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