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紧急会议二(1 / 2)

众人都知道,这两个人,一个管着张蔷的皇家店铺,另一个掌握着张蔷名下的城投集团,是张蔷手下的两位“钱袋子”。</p>

他们来这儿干啥呢?</p>

两人进来后,先给张蔷鞠了个躬,然后又向其他人行礼,大家也都回礼了。接着,怀恩领着他们,在龚廷贤旁边坐下。</p>

刚坐下没多久,怀恩又通传道:“户部侍郎、大明中央银行行长王家彦到……”</p>

嗬,后面进来的这三位,也都是管钱的财神爷。</p>

郭允厚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心想,看来太后不会只逮着户部一只羊薅了。</p>

但张蔷却没提钱粮的事,而是向三位阁老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次赈灾跟万历二十二年那次不一样,这次不仅要救灾,还得治河。所以,本宫希望派个重臣去灾区坐镇。</p>

自潘尚书之后,本宫还没听说过哪个大臣,有治河的经验,诸位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p>

三位阁老相互看了看,潘季驯前后治河二十多年,大明还有谁能比得上他?</p>

突然,韩爌拍手说:“太后这么一说,臣想起来一个人,此人叫张九德,在宁夏兵备道任上,主持修筑了灵州河堤……”</p>

话还没说完,就被张蔷打断了,她着急地问:“此人现在何处?”</p>

卢象升举手回答:“回太后,张大人现在工部,任工部右侍郎……”</p>

袁可立也想起来了:“张九德,三年前因为功绩被调回朝廷,洪承畴接替的就是他的延绥巡抚职位……”</p>

张蔷对怀恩说:“去请工部右侍郎张九德,来这儿商量事情!”</p>

说话间,法容悄悄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简单写着张九德的经历:张九德,浙江慈溪人……在灵州修水利,还筑了六千多丈的黄河堤,老百姓称为“张公堤”……</p>

不一会儿,怀恩通报:“工部侍郎张九德到……”</p>

门帘一掀,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官员,他先给张蔷行揖礼:“臣,工部侍郎张九德,参见太后。”</p>

张蔷看到法容递上来的纸条上写着,这位曾担任过正二品的陕西布政使,现在怎么成了正三品的工部侍郎了?</p>

这时候也不好多问,她温言道:“张大人第一次来乾清宫开会,不用拘礼,坐下来听讲就是。”</p>

张九德见参会人员,竟然与太后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桌子上,虽然太后坐的是主位,但作为臣子,这样坐总有些失礼。</p>

他正在犹豫,卢象升走上前,拉着他在身边坐下,低声说:“这是会议室,黄河孟津渡河段决口了,淹了二十多个县,太后正召集大家商量赈灾治河的事,张大人坐下来听听吧。”</p>

张九德一听黄河决口了,忙向三位阁老、郭允厚、龚廷贤、王家彦、张泉和刘鸣谦拱了拱手,默默地坐到卢象升旁边。</p>

张蔷说:“卢大人,你年纪最小,你先给后面来的这三位说说前面的安排。”</p>

卢象升站起来,给后面来的三人讲述了会议已经作出的安排:“太后今早丑时就收到奏报,一大早就召集我们开会……</p>

太后回复的旨意,已经在寅时二刻发出,八百里加急送出去了……</p>

监督御史和观政士,巳时一刻已经出发……</p>

调卫河南各地的卫所兵封堵决口的旨意,寅时三刻已经发出……</p>

调去灾区维持治安的京营兵,午后未时三刻出发……”</p>

张九德边听边点头,听完就明白了自己的任务:“太后是希望臣,去孟津渡治河吧?”</p>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痛快,张蔷点了点头:“本宫对张大人的期望,可不止治河这么简单。</p>

张大人此去河南,不仅要治河,还要赈灾,需要调动周边府县的资源,不管是河南的,还是山西的、陕西的,只要对赈灾治河有利,都可以调动。</p>

本宫授予你临机处断之权……”</p>

就差没给他尚方宝剑了……</p>

张九德因为给魏忠贤的生祠写过颂词,王永光不敢重用他,调回中央后,还给他降了两级。</p>

见太后这么重视自己,他眼眶都红了,鼻子也酸了,哽咽着说:“臣……何德何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