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进贾村,村民们就四处逃窜,片刻间整个村庄进入一种死寂。</p>
不一会儿,几个身着长衫的老者,杵着拐杖气冲冲的走到马车跟前。</p>
“不是昨日才说了没粮,没粮啦。你们还要我们怎样!”为首的老者,对着马车上的张经纬就破口大骂,唾沫星子都快飞到他的脸上了。</p>
“你们看看我老头身上还有多少肉,你们切了去。”</p>
“已经连交三次还不够吗?没粮就来抓人,你们还有没有天理呀!”</p>
“我那几个可怜的儿子呀,你们这群王八蛋会遭报应的。”</p>
……</p>
一群老头就这样又哭又闹的,张经纬当时就懵逼了。</p>
几个士兵上前阻止,老头们闹得更凶了,直接躺在地上打起滚来。</p>
张六觉得这声音特别熟悉,便探出脑袋问道:“是贾仁义老哥吗?”</p>
为首的那个老头看见张六也就直起身来,镇定的看着他。</p>
“六爷,是六爷啊!”</p>
张六下车扶起坐在地上的贾仁义。</p>
贾仁义抹了抹眼泪,说道:“没想到真的是你,自从东家走了以后,我还以为才也见不到你了。”</p>
“老爷走后我就一直伺候少爷……”张六还没说完,那老头又开始哭了。</p>
“少东家啊!唔……少东家服毒自尽后,我都觉得我快活不下去了,下去了都不知道怎么跟东家交代……”</p>
张经纬坐在马车上一脸无语,我怎么觉得跟他相关的人都这么爱哭呢?</p>
“不不不,贾老哥,少爷就在车上,老天保佑,少爷没死!”</p>
张经纬不由得吐槽:不是,这村里没网吗,这么大的消息都传不过来的吗?</p>
赶马的小旗官调侃道:“老头,你没见过张家少爷呀?”</p>
贾仁义拉着张经纬的手,眯着眼睛,一脸真诚,“难道这位就是少东家?我有眼无珠,少东家请见谅啊!”</p>
张经纬猛的一下挣脱开来,笑着说:“无碍无碍!”</p>
讲述了来此的目的,贾仁义便招呼起来。</p>
“都出来吧,是少东家来了,出来吧。”</p>
“都别藏了,拿出来招待少东家。”</p>
……</p>
这贾仁义是贾村的村长,据张六描述。</p>
这里以前没有村落,是某年河南道受灾的难民流亡至此,张老爷在此处盖起了庄子,让流民自给自足。</p>
之后又出钱开垦出一片又一片的地,过了几年,这本来是私人的庄子,由于人口暴涨面积扩大被高阳县划作乡村,姓贾的人为多,索性就叫贾村。</p>
贾仁义带着张经纬来到祠堂,“天地君亲师”牌匾下,最上面的居然是张老爷的牌位。</p>
上面写道:“仙贤张公,讳廉大人神位”。</p>
在张廉牌位下面就是张经纬的。</p>
张经纬拿起三柱香,举过头顶,深深的拜了三拜,就把香插进了香炉里。</p>
虽然他不知道这个张廉(张经纬现世父亲不叫张廉),但作为原主的父亲还是得好好尊敬一下。</p>
见张经纬看着牌位深思许久,张六拍了拍贾仁义的肩膀,小声提醒道。</p>
“仁义老哥,快吧少爷的牌位撤掉吧,多晦气呀!”</p>
张经纬转过身去,摆手道:“不用,让他……多陪陪父亲吧。”</p>
说罢,还把牌位往上靠了靠。</p>
走出祠堂,发现几个村妇在杀鸡、做饭。</p>
几个村妇是贾仁义家的人媳妇和儿媳。</p>
张经纬知道这是要招待他们,本来想拒绝,但看着疲惫的士兵,他便跑去找自己的老师。</p>
此时,刘延之穿好官服,找人问话,却没一个人理他。</p>
张经纬找到他的时,开口就问:“老师今日出门可有带银两?”</p>
刘延之也不含糊,往袖口掏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p>
还没等他询问,就被张经纬一把抢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