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青一头扎进办公室,房间里堆满了文献和打印出来的资料,他翻得急促而又小心,生怕漏掉哪怕一丁点线索。</p>
几本厚重的书被随意摊在桌上,书页被翻得飞快。</p>
一边对比着网络上刚流出的高清近距离照片,一边在心里暗自焦急:这哪里像狐狸?</p>
甚至根本不像是犬科动物!毛发、脸型、体型都对不上,他几乎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他最初的猜测对象。</p>
盯着照片中的白色生物,微微皱眉。</p>
脸型圆润得像极了猫科,但那嘴部又显得尴尬,既不如猫科那样短巧,也不像犬科那样修长。</p>
网络上的留言更让人心生疑惑——那些声称摸过这种生物的人普遍提到,它的毛发柔软得不可思议,这一点又与狐狸的毛发特性大相径庭。</p>
“猫?狐?小型?软毛?”温长青喃喃自语,脑海中拼凑这些特征,却始终理不出一个清晰的答案。</p>
他烦躁地踱步,思绪像风中乱舞的纸片,飘忽不定。</p>
忽然,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般,猛地顿住脚步,眼睛亮起,“对了!”</p>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书柜前,拉开玻璃门,迅速抽出一本厚重的《灭绝生物百科》。</p>
飞快地翻动着书页,纸张摩擦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尤为清晰。</p>
紧盯着书上的插图和文字,快速浏览每一个条目,直到——“找到了!”</p>
手指停在“南加州猫狐”的页面上,兴奋得差点将桌上的茶壶碰倒。</p>
他屏住呼吸,仔细看着书中的描述:</p>
南加州猫狐,这种小型哺乳动物曾被认为在1900年绝迹,1903年被世界组织正式宣布灭绝,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p>
猫狐耳朵偏大,但由于圆脸的比例衬托,并不像扩耳狐那般显眼。</p>
它的体型相对娇小,成年个体的体长一般不超过50厘米。</p>
书中描述到,成年猫狐的背部毛发通常呈浅黄色或黄灰色,冬季时则会变成灰褐色。无论季节变化,其腹部的毛始终洁白,尾巴上的毛多为浅黄色或黄灰色,尾尖则是黑色。</p>
但是突然出现的猫狐的毛发的颜色应该就是因基因问题,尤其是那一蓝一红的瞳,更是它的重要标志。</p>
这些细节仿佛一个个拼图碎片,逐渐在温长青脑海中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景。</p>
越看越觉得兴奋,然而,当他想继续往后翻找更多资料时,却发现这段描述戛然而止,再无更多记录。</p>
温长青怔怔地盯着短短的几行文字,喉咙发紧。</p>
用力握着书的边角,思绪翻涌:这些信息或许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p>
这只消失了一个多世纪的生物,真的重新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了吗?</p>
低头再看照片,仿佛透过纸面与那双神秘的红瞳对视,一股无法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p>
手微微颤抖,不是害怕,而是兴奋与期待交织,迫不及待想亲眼见见。</p>
温长青的目光死死盯着文件最后一段的内容,心中怒火燃烧,几乎要将桌子砸碎。</p>
那段文字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却又无比真实。</p>
猫狐,一直都是几乎灭绝的生物,其繁育能力低得几乎无法想象,一代又一代的猫狐,竟然有大半个族群在一生中从未能繁殖。(自编)</p>
它们的每一寸皮毛,甚至是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蕴藏着惊人的药用价值。(自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