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沈雪禾四处张望了一番,压低了声音。</p>
“前提是那个该死的盛轩想不起来盯着你。”</p>
时间太短,沈雪禾没有去看详细的律法,而是直接看了有关故意伤人的判决案例。</p>
看到缓刑记录模糊不清后,她请教了当时在身旁的沈雨茗,这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操作。</p>
大靖的律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花钱将刑期延缓,这个是属于犯人亲属和官府双方默认的事情。</p>
不能声张,不能宣扬,但确实是可以操作的。</p>
在所有刑罚中,唯有死刑不可以延缓,不过钱依然是有用的。</p>
若是达官贵人家宠爱的子孙犯了死罪,往往会花钱接回家养着,秋日问斩当天给人灌醉,从而减轻砍头的痛苦。</p>
要是青杏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官府早就派人到府上暗示了。</p>
这个不成文的条例自然是建安帝的手笔。</p>
他这个皇帝拥有类似商人的特质,精明强干,热衷搞钱。</p>
年轻的时候建安帝总是因为国库余银不足束手束脚,受够了那种被迫取舍的感觉。</p>
后来他发现,只要把思维打开,钱财并不是什么问题。</p>
有钱有人,什么事儿都好办了。</p>
虽然如今国库充裕,但是钱这种东西谁嫌多呢。</p>
揽钱这种事情容易上瘾,哪怕是皇帝也不例外,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了。</p>
回到正题,这种心知肚明的藏在下面的事情,要是盛轩较起真来……</p>
沈雪禾看了陆存一眼,继续道:“那人现在自顾不暇,估摸着想不起来为难你。”</p>
青杏摇了摇头,“小姐,就算你花了钱,我……还是活不成的。”</p>
她垂下了眼帘,不想看到沈雪禾黯然的神情。</p>
总归是要死的,费这功夫做什么。</p>
听说那王爷是陛下宠爱的儿子,还是贵妃的独子。</p>
戴主簿说了,她这情况,就算没有判处死刑,最轻也逃不过杖刑后流放。</p>
杖刑流放在路上的人十不存一。</p>
再说了,那些贵人怎么会允许她活着呢。</p>
小姐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脱罪,哪有这么容易?</p>
沈雪禾抿了抿唇,过来的路上她问了相公。</p>
他话说得简单,意思她是听明白了。</p>
这种情况最好是先让青杏受刑,再把人接过来好好调养,等养好了身体跟着下一批犯人流放,等风声过去了再把人换个身份接回来。</p>
可是什么时候风声过去呢?</p>
她知道这是最保险的法子,可是她舍不得让青杏吃苦。</p>
流放的地点要么是南边荒芜之地,要么是北方苦寒之地,路途遥远,中途出什么事……</p>
再加上同行的犯人大多数都是男子,青杏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如何能安然抵达呢?</p>
沈雪禾有一个想法。</p>
这个想法很天真,连她都觉得天真。</p>
律法第一条:法理不外乎人情。</p>
这句话被标红,是考试重点,沈雪禾记得很清楚。</p>
万民书。</p>
只要有万民书,一切刑罚皆可免除。</p>
书中提到:“昔数十载前,有一妇人徐氏,为保全襁褓中之女婴免遭溺毙,手刃其夫。按律当斩,后得万民书,得以无罪释焉。”</p>
万民书,谈何容易?</p>
这位妇人之所以得到万民书,是因为当地溺女婴之风盛行,女子忍无可忍,在几位夫人的带领下,掀起了规模浩大的反抗运动。</p>
徐氏恰逢其会,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受益者。</p>
把希望寄托在万民书上,沈雪禾自己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可笑。</p>
万民书不一定真的需要万人,数千人是必须有的。</p>
她统共才认识几个人,她有什么能力去说服别人呢?</p>
可是她想做。</p>
牢房很暗,沈雪禾静默不语。</p>
眼睛藏着一簇仿佛要熄灭,又仿佛正在燃起的火。</p>
她摸了摸自己的脖颈。</p>
有些疼,有些痒。</p>
同样是害了人,为什么盛轩可以安然无事,青杏却要在这里痛苦地等待罪刑?</p>
在往青杏的牢房途中,她听到了犯人受刑的惨叫声。</p>
像是从地狱传来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