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年春天,尔朱氏家族达成共识,四路大军分头向邺城开拔,准备与高欢决战。</p>
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尔朱兆从晋阳出发、尔朱度律从洛阳出发、尔朱仲远从东郡出发,四路人马到邺城后,沿着邺城北面的洹水(安阳河)驻扎。</p>
尔朱氏大军共有20万。</p>
高欢在邺城的军队只有接近5万。</p>
敌众我寡,如果等待敌军攻城,对方可以采取车轮战,轮流休整。但城内守军则没法得到喘息时机。</p>
时间久了,对守军不利。</p>
何况,尔朱氏家族军队围点打援,到时城内补给会成问题。</p>
高欢与几位老将商议后,决定主动出击。</p>
他让封隆之率1万军队守城,自己带着4万人马出城,驻扎城外韩陵附近的紫陌桥,与敌人展开阵地战。</p>
高欢下令将牛羊牲口摆在队伍身后,堵住几方退路。</p>
这是背水一战的搞法。</p>
高欢自己率3万步兵在前,作为先锋,也是诱饵。</p>
高傲曹在左翼、堂弟高岳在右翼,二人各领5000骑兵在后面,与高欢保持距离,隐蔽策应。</p>
高欢首先主动进攻尔朱兆大军营地。</p>
双方前锋接触,大战爆发。</p>
尔朱兆派骑兵为先锋出战,后面有步兵跟随。</p>
虽然高欢步兵作了充分准备,但兵种实力的差距,不是阵法、武器可以弥补的。</p>
高欢军不断减员,开始回撤。</p>
高傲曹、高岳率骑兵上前接应,与尔朱兆的骑兵展开交锋。</p>
尔朱兆率军打着打着,心里感觉到不对劲。</p>
按照事先的战术布置,只要尔朱兆出战,战事发生后,第一轮交战过完,战事胶着时,尔朱度律的队伍就加入战斗,增援尔朱兆。</p>
可是高欢的增援上了,尔朱氏家族的增援怎么没上?</p>
尔朱兆奇怪的时候,队伍渐渐顶不住。</p>
原来,此时的尔朱度律正在盘算着,让尔朱兆和高欢多消耗一阵子,自己的队伍再上。</p>
那时自己优势更加明显。</p>
他对尔朱兆的强势一直不满,心里希望尔朱兆的力量被削弱多一些。</p>
正在此时,尔朱度律阵营里冲出一支队伍,不听尔朱度律指挥,冲进战场后,迎着尔朱兆的队伍开始攻击。</p>
领头之人,正是贺拔胜。</p>
这一幕把大多数人都惊呆了。</p>
只有极少人知道内情。</p>
贺拔胜这是率领人马临阵倒戈了。</p>
战场形势陡然转变,胜负天平开始换位。</p>
本来占据上风的尔朱兆军队,在高傲曹、高岳骑兵参战后,就感到了巨大阻力。</p>
此时贺拔胜的骑步组合兵加入高欢队伍,让尔朱兆的优势全无。</p>
最为重要的是:尔朱氏大军的军心开始了溃散。</p>
尔朱度律一看形势成了这个样子,己方最得力的大将临阵倒戈,那还怎么打?</p>
走!</p>
——这位方面军首领的反应竟是这个。</p>
也许这是尔朱氏家族命中的劫数。</p>
第二梯次的洛阳军叛的叛、撤的撤,尔朱兆的队伍就开始后退。</p>
大战之时,最忌讳的就是己方队伍乱了阵脚。</p>
高欢用牛羊堵住自己军队后路就是为了避免这个。</p>
尔朱兆军队中阵脚一乱,结局可想而知。</p>
晋阳军阵型全乱,进攻没了章法,成为一盘散沙。</p>
反观高欢一方,稳住步兵阵型后,两股骑兵加上贺拔胜的军队,对尔朱兆的进攻,竟然呈现摧枯拉朽的态势。</p>
尔朱兆的长史慕容绍宗眼见胜利无望,尔朱兆却不肯撤军,于是强行吹响收兵号令,拉扯着尔朱兆、拥着大纛往老家晋阳方向撤退。</p>
尔朱家族的另外两支队伍:关中军和东郡兵。他们距离稍远,但有斥候不停传讯,完全知晓主战场发生了什么事。</p>
尔朱天光和尔朱仲远收到贺拔胜叛变,尔朱度律、尔朱兆已撤军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p>
于是,二人也率军分别向关中、东郡撤走。</p>
高欢方面取得胜利,一边打扫战场,一边清点人数、掩埋尸体、救治伤员。</p>
却说斛斯椿这次倒憋了一肚子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