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冯氏新政(上)(2 / 2)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2653 字 2个月前

拓跋焘和拓跋晃听了,哭笑不得。</p>

拓跋焘借“国史案”诛杀崔浩,本来就还有其它原因。</p>

杀不杀高允,对皇帝计划没有影响。</p>

他见高允为人耿直、品行高洁,便没杀他。</p>

拓跋濬继位后,高允担任中书令。</p>

中书令就是三省之“中书省”的长官,负责起草诏书、政令。属于距离皇帝最近的大臣。</p>

有一次,皇帝拓跋濬到高允家里去走访,发现他家中非常简陋,比普通官宦家庭也远远不如。</p>

拓跋濬深感震惊。</p>

冯太后在宫中几十年,对这位汉人老臣自然不陌生,对其品行、学识非常敬佩。</p>

她掌权后,对高允加官太常,召他问政。</p>

高允便向冯太后提出了设立“乡学”的建议。</p>

冯太后听后,大喜。</p>

她要求高允回去拟定详细方案,正式上奏朝廷。</p>

不久,魏国皇帝颁布了“初立乡学制度”诏书。</p>

“初立乡学制度”具体内容是:</p>

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乡学,派任博士、助教,招收学生,教授儒家经典。</p>

将州郡按大小划分上、中、下三等。</p>

上郡派博士、助教各二人,招学生100名;</p>

中郡派博士、助教各二人,招学生60名;</p>

下郡派博士二人、助教一人,招学生40名。</p>

——这是一项改变魏国政治体制基础的重要措施,被认为是“冯氏新政”的起点。</p>

顺便说说“博士”。</p>

1先秦时代,“博士”是中央高级文吏的统称。</p>

他们有的负责保管文献,有的编撰着述,有的传授学问。</p>

他们不是官而是吏,但又有别于地方衙门的低级文吏。</p>

2秦朝最早将“博士”定为官名,食禄300石,职责同前。</p>

博士完成由吏到官的蜕变,虽无品秩,但有了级别。</p>

秦朝有记录的博士70人。</p>

秦朝的县老爷分两种:超过万户的县,首长叫县令,食禄600石以上;少于万户的县长官叫县长,食禄300~500石。</p>

博士级别与最低的县长平级。</p>

区别在县长是有品秩的,是正儿八经序列官员。而博士属于杂官、闲职。</p>

3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将博士级别提高至500石以上。</p>

五经就是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p>

汉武帝授意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儒学成为官场晋级的最重要标尺。</p>

五经博士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为备选高官的代名词。</p>

4后来,“博士”含义经历不断演变。</p>

冯太后在全国设乡学,派博士及助教作为老师,传授的自然是儒学知识、思想。</p>

喜欢幸好遇见神请大家收藏:()幸好遇见神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