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豪赌(1 / 2)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4329 字 2个月前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p>

七月。</p>

雨季如期而至。</p>

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水位暴涨。</p>

各条航道船只载重量、吃水深度大增。</p>

宋国四路北伐大军也同时开拔。</p>

刘义恭是此次北伐总指挥。</p>

他率先进驻彭城,与侄子、徐州刺史刘骏会合。</p>

东晋时在彭城设置徐州刺史部。此后,彭城、徐州城是一码事。</p>

从东晋到刘宋,南北对峙几方交战无数次后,军事战略家们都深刻认识到了一点:对于南方政权来说,要守住长江,必须守住淮河。而要守住淮河,则必须守住徐州。</p>

因为徐州是牵动长江~淮河~黄河的最关键水陆枢纽之一。</p>

另外两大枢纽是中部寿阳、西部襄阳</p>

正因如此,南方政权要攻打北方,以徐州城为大本营,也是最佳选择之一。</p>

当年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就是亲自坐镇徐州,指挥五路人马向北推进,一举覆灭了后秦。</p>

刘义隆登基后,于元嘉七年发动的北伐,也是以徐州为基地。</p>

只不过,他爹刘裕北伐时,就军事将领来说,手下不只是人才济济这么简单,简直是将星璀璨、亮瞎人眼: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沈林子兄弟、毛德祖、朱超时/朱龄时兄弟、王仲德、傅弘之…</p>

这些人中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撑起一朝国运。</p>

而另一方面,刘裕非常缺乏得力文官。只有刘穆之一人支撑着刘裕大后方。</p>

这是刘裕的心病,也是刘氏势力的大隐患。</p>

刘裕南征北战,来不及搞好个人势力中的文官建设。</p>

这点是他能覆灭后秦、却守不住长安城的根本原因。</p>

长安城失守那次,刘裕势力折去数员猛将:王镇恶、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朱龄时、朱超时。</p>

——损失之重,可谓毁掉大半长城。</p>

但即便如此,刘裕手下也不缺将帅。</p>

反观刘义隆呢?</p>

一开始,老爹留给他的两位大将:最厉害的猛将檀道济被他雪藏了起来;排第二位的王仲德被他派去辅佐草包统帅到彦之。</p>

到彦之是刘义隆身边近侍、亲信,忠诚有余能力不足。</p>

作为武将,个人战力是最直观、最具凝聚感的魅力,而到彦之只是中等水准,谈不上凝聚力。</p>

结果北伐战事进展一团糟。</p>

统帅到彦之着急之下,眼疾复发,盲了一只。</p>

刘义隆一看不对路,只得临时抱佛脚,请老帅檀道济出马收拾烂摊子。</p>

那时的檀道济,却已勘透了局势:自己替补出任统帅,大败或大胜,则都必死!</p>

大败则死,这点无需多言。</p>

大胜的话,檀道济也是个死!</p>

为什么呢?</p>

因为,檀道济已经研究过刘义隆了。</p>

檀道济觉得:这位新皇帝的文心可以雕龙,可是武感却愚钝到可悲。</p>

檀道济的感觉,其实把刘义隆看穿得七七八八。</p>

檀道济的推断是:不论有无可能,假如自己率宋军一举击垮魏军、取得北伐胜利。那么,刘义隆首先要计算,是他自己皇位的安全度。</p>

而且,皇帝的结论必定是:檀道济威名越盛,对刘义隆皇位威胁越大。</p>

檀道济未必会自己抢皇位,但他会换皇帝、挟持皇位。</p>

因为他已干过一次:亲自带着牙门军,无视禁卫军左、右大营,拿下了刘裕钦定的接班人刘义符。</p>

据说,那时,因为谢晦控制着宿卫左、右二营,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便商定:由谢晦出面稳住宿卫营,檀道济领牙门军冲入皇宫动手。</p>

动手前一晚,谢晦、檀道济在禁卫军大营共宿一室。</p>

谢晦非常紧张、整夜睡不着;而檀道济则挨枕即眠、状若无事。</p>

废黜皇帝这种事,他干得如此丝滑、轻描淡写。</p>

干过第一次,那么干第二次、第三次…就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不会畏首畏尾。</p>

——皇帝这样判断檀道济。</p>

——檀道济这样判断皇帝的判断。</p>

檀道济本人对自己也做了一番分析,得出的结论竟然也是:自己一旦大权在握,应该真的会废了刘义隆。</p>

——这与刘义隆的结论是一致的。</p>

出发点不同,结论竟然一致。</p>

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这句话,不是无稽之谈。</p>

刘义隆宁愿冒险也要派到彦之领军;到彦之搞不定才请檀道济出马。</p>

——这摆明了就是对檀道济心存戒备、信不过。</p>

檀道济不是傻瓜。</p>

他可不愿做白起、韩信,为刘义隆扫平敌人,最后落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结局。</p>

那次被刘义隆请出山,檀道济也没理由推辞。</p>

他思来想去,最后采取了一套保全自己的策略,得以在那次北伐中全身而退。</p>

而战争的进程变成:檀道济军队与魏军对决时,几乎逢战必胜。但次次到关键时刻,都被魏军劫了粮草。</p>

宋军因此无法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扩大战果。</p>

檀道济甚至留下“量沙充粮”这样所谓的“千古美谈”。</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量沙充粮,就是为了不暴露缺粮底细,在沙子表面铺上大米,故意让敌方探子看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