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这人怎么形容呢,善于决断,又很容易推翻自己已有的想法。</p>
他与刘嘎豆两人简单研究了一下,尤其是让军工厂的设计师琢磨了一下图纸,发现生产半自动的材料、成本跟全自动没啥区别,甚至成本还要更高一些。</p>
半自动步枪需要优质的木材,这恰恰的现在最缺少的。</p>
山头上光秃秃的,别说优质木材了,连木材都少的可怜。</p>
煤炭取暖并不成熟,很多农村都需要木柴、树叶、秸秆等烧火做饭。</p>
再加上平原地区,根本没什么优质木材。</p>
还是别搞半自动了,这玩意儿没啥意思,纯粹是过渡。</p>
造价成本高,维护困难,结构复杂。</p>
栓动步枪+冲锋枪能继续撑一撑,到时候全面换全自动步枪最合适。</p>
几个兵工厂的铣削工艺都很熟练了,能够保证一定的全自动步枪生产产能,作为另一种冲锋枪,先实现批量生产,再进行下一步的批量更换。</p>
从成本上考虑是一环,再从班组作战的战术考虑是另一点缘由。</p>
班组作战是从第一赛季衍生出来的作战思路,想要加强班组的火力,优先考虑机枪下班,增设冲锋枪等自动火力,同时增加投掷火力。</p>
可以考虑掷弹筒、手榴弹、甚至单兵火箭筒。</p>
第一战区的无后坐力炮,就类似于单兵火箭筒的存在,能够给步兵排提供火力。</p>
半自动步枪并不能给班组火力带来质的提升,有那个精力还不如多加冲锋枪,或者多加轻机枪。</p>
“嘎豆,重新调整一下策略,半自动我们不搞了。有机会跟美帝采购一批,或者要一批,能凑活着用一用加兰德就够了。第一战区重点保证冲锋枪跟全自动步枪。”</p>
刘嘎豆无所谓,按照张宪的命令执行就行了。</p>
兵工厂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日寇撤离前认为能重新打回来,并未破坏工厂。</p>
甚至大量的原材料都来不及撤走。</p>
楚云飞拿下兵工厂后,安排了重兵把守,并未让它在战乱中受损。</p>
按照刘嘎豆的推测,十天左右,就能恢复生产。</p>
好消息,绝对是好消息。</p>
而坏消息则是日军的两个师团,以及2个战车联队,正向奉天北部集结。</p>
关东军吃了大亏,必不可能咽下去。</p>
梅津美治郎从每一道防线抽调兵力,决心要把第一战区给赶出关东。</p>
另从本土抽调预备役兵力15万,融合驻朝军,从东向西夹击奉天地区的军队。</p>
关东军精锐集结了10万左右兵力,从北部新京方向集结。</p>
被炸毁的铁路、公路紧急抢修。</p>
火炮、坦克等武器也轮番推到前线。</p>
利用了四五天时间,又从本土拿到了飞机1500架,给关东军充实航空团。</p>
正儿八经的大战,将要在奉天北部展开。</p>
日寇投入兵力25万人,张宪投入兵力32万余人。</p>
第一方面军的20万人,以及关东先遣军的12万人,此刻就在奉天周边集结。</p>
起风了,</p>
从北部冰原吹过来的寒风呼啸,携裹着一层寒流,让关东的气温骤降。</p>
短短一夜时间,气温下降了十几度,夜间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二十多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