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人大军兵临城下。</p>
新集城守将邓肯表示很慌。</p>
他不明白,为什么梁军敢从平阳关出来。</p>
不是说梁军前些日子,只来了两万援军吗?</p>
他更不明白,为何梁军能够大摇大摆的穿过湘水与镇川二城,来到位于两城之后的新集城下?</p>
难道,这两城已经陷落?</p>
否则,为什么两城守军没有向他预警?</p>
邓肯有些惊疑不定,他不明白,更不理解。</p>
因为以他的身份,还不足以知道杜青的核心的战略。</p>
而杜青有意要压下董进与曹渊战败的消息,更不可能派人提醒邓肯这样一个小小的参将。</p>
因此,不论是新集城,还是阳平城的守军,现在都还不知道董进与曹渊战败的消息。</p>
只不过,杜青可能也没预料到,梁军会一改以往的龟缩之态,主动出兵收复失地。</p>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梁军连战连败,早就没了与魏军正面对敌的勇气。</p>
侥幸歼灭董进麾下两万大军,也该见好就收,而不是贪功冒进。</p>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董进与曹渊败得太快了。</p>
这个时代终究不是信息化时代。</p>
哪怕汉中平原一望无际,大军没办法很好的隐藏行踪。</p>
但等到斥候探明大军动向,回禀到指挥中心,再由杜青做出应对时,林时也早就完成了既定目标。</p>
这就叫一步快,步步快。</p>
邓肯不知道这些事情。</p>
他只知道,时间每流逝一秒,他心中的紧张就多出一分。</p>
虽说早在斥候探报有一路梁军前来攻打新集时,他便已经派快马送出求援信。</p>
但新集距离高台足有百里距离。</p>
从派人求援,再到大帅调集大军前来救援,至少也要三天时间。</p>
也就是说,他需要倚靠四千人,顶住数倍于己方的梁军三千时间。</p>
更重要的是,他也没把握,大帅一定会派出援军。</p>
万一大帅被其他事情耽搁,或是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援军,那他需要支撑时间,就还不止是三日。</p>
看着城外那密密麻麻的万人大军,邓肯心中苦涩至极。</p>
迟疑良久,他还是召来亲卫,吩咐道:“即刻传我将令,再派出两拨人手,一波去阳平寻孙参将,一波去南镇请求张巡将军发兵来援。”</p>
亲卫一愣,嗫喏嘴唇道:“将军,这不合规矩啊,您已经向大帅求援,若是再向临近的友军求援,万一大帅计较起来......”</p>
“我意已决,勿复多言,速去!”</p>
邓肯态度坚决,不求援,他心不安。</p>
没办法,他只有四千人。</p>
按照斥候所言,此次来的梁军尽是龙武军精锐,人数足足是新集守军的四倍。</p>
万幸的是,根据斥候回禀,梁军此来,似乎并未携带大型攻城器械。</p>
但即便如此,光凭他麾下这四千人,也绝对守不了多久。</p>
毕竟,新集只是一座小县城,城墙低矮,护城河在两国来回拉扯之下,更是几乎已经失去了作用。</p>
向阳平和南镇求援,不合规矩,却能多一层保障。</p>
望着邓肯焦急的样子,亲卫有些无奈。</p>
但军令如山,再不合规矩,他也只能去办!</p>
城外梁军阵中,林时还不知道魏军守将已经未战先怯。</p>
他掐着时间,准准的在一个时辰结束时起身。</p>
将士们也休整完毕,静静的站起身来,主动开始列阵。</p>
“大帅,时间到了!”</p>
段从小跑到阵中,一脸狂热地对着林时拱手,眼中的期待之色,更是差点要溢出来。</p>
林时笑吟吟地点点头:“本帅予你精兵五千,一个时辰之内,拿下新集,迎弟兄们进城休整,能做到吗?”</p>
段从一秒严肃,抬手狠狠敲击胸甲:“末将,定不辱命!”</p>
“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