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剑门关(1 / 2)

剑门关,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川蜀第一雄关,第一险关。</p>

剑川大剑山山如齐名。</p>

宛如一支利剑直冲云霄。</p>

剑溪淙淙流水自山间奔流而下。</p>

在险隘的关楼上形成一道水幕。</p>

剑溪两侧,悬崖绝壁砌石为门。</p>

此处,便是鼎鼎有名的一线天。</p>

于峭壁之上开凿的古金牛六尺道,仅容一人穿过。</p>

一座雄关。</p>

占尽“雄,险,峻,奇”死绝。</p>

当真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八个大字演绎得淋漓尽致。</p>

林时立身与关门箭楼之上。</p>

一副绝美千里江山图,便映入眼帘。</p>

尽管林时非常清楚,梁人喜欢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心态。</p>

但唯有亲眼看见这座雄关。</p>

方能明白梁人关起大门过日子的安逸心态从何而来。</p>

有这座雄关在此。</p>

只怕北魏倾尽举国之兵百万之众。</p>

也很难攻破这座关隘。</p>

一切只因中原之地雄关逾越百数。</p>

但唯有这座剑门,称得上“得天独厚”。</p>

悬崖峭壁,杜绝了敌人的大规模军团和骑兵。</p>

居高临下的关隘。</p>

让大梁不需要在此驻守多少大军,便能将一切来犯之敌拒之门外。</p>

可惜,这座关隘拦住了敌人的同时。</p>

也关住了梁人的进取之心。</p>

姜望不知何时来到了林时身后。</p>

见林时的目光直勾勾的看着眼前连绵的山峰。</p>

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感慨之色。</p>

“自古以来,兵家便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说法。其根源,便在蜀地肥沃,与这座雄关啊。”</p>

听得姜望感慨出声。</p>

林时收回目光,也忍不住嘘了口长气。</p>

感慨道:“蜀中,乃是真正的帝王之基,土地肥沃,易守难攻。”</p>

“天下大乱时,但凡有鲸吞天下之志者,谁都想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p>

“我大梁太祖,当年何尝不是打算以蜀地为根基,鲸吞天下。”</p>

“可惜,蜀中便是进来难,出去更难。”</p>

林时的感慨,是有道理的。</p>

历来中原王朝,鲜少有以南伐北而成功者。</p>

因为蜀中和江南的条件实在太优厚了。</p>

优厚到占据了江南蜀地之人,极易被南方的繁华迷花了眼。</p>

更是容易被消磨掉雄心壮志。</p>

从而失去一统之心。</p>

在这一点上。</p>

大梁与南齐的情况,都是一样的。</p>

一样的只想固守天险,一样的害怕战争。</p>

姜望赞同的点点头,倒也没有多说什么。</p>

二人站在箭楼上感慨良久。</p>

辛林快步上楼,拱手道:“大将军,前军先锋已过剑门,中军何时启程,还请大将军示下!”</p>

林时应声回头。</p>

见峭壁上的古道果真已没了程名振率领的先锋大军的身影。</p>

不由得沉吟道:“那就……即刻启程吧!”</p>

“得令!”</p>

辛林领命,转身下楼。</p>

林时深深的看了一眼眼前连绵的青山。</p>

感受着山风带来的凉意。</p>

淡淡道:“咱们也走吧!”</p>

“走!”</p>

姜望颔首,跟在林时身后下了箭楼。</p>

关城内。</p>

林时率领的三千精奇与六千步卒早已临阵以待。</p>

间隔狭窄。</p>

仅容一人一马穿过。</p>

林时自然也没了坐马车的机会。</p>

好在,古道虽狭,一路过去却也算得上笔直。</p>

林时乘马靠近崖壁。</p>

姜望落后他半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