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内官这一嗓子,可把公明书院内众人吓得不轻。</p>
“刘内官,好久不见,劳烦您大老远跑过来宣旨,辛苦了!不知道官家派您过来有是有什么事情?”</p>
徐子建朝刘内官拱了拱手客气问道。</p>
“徐郎君,不必着急,咱家今日过来必定有好事登门!你待会可得好好地准备点茶水让咱家沾沾光!”</p>
刘内官见徐子建在安排人准备接旨的香案,面带笑容地卖了个官子。</p>
“对了,徐郎君,令堂可在此处?官家的封赏也有她,还请让她一同出来接旨吧!”</p>
刘内官突然想起什么,提醒道。</p>
“噢!我母亲也有封赏?周森你替我跑一趟去请老夫人出来!”</p>
徐子建看向自己的书童吩咐道。</p>
他猜到应该是那篇《治黄河九疏》被官家看到了,只是这封赏,会封赏些什么倒是值得期待一下。</p>
书院内众人,听说官家派内官过来封赏徐子建,纷纷站在不远处好奇地张望着。</p>
也有聪明地人猜到徐子建被封赏的原因,比如苏家兄弟以及曾诚。</p>
三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看缩在角落里的岳麓书院几人,眼里满是嘲讽。</p>
至于刘明诚和程家兄弟,因为一路从白鹿洞书院,赶回来,并不知道徐子建那篇策论已经被写到官府的邸报里。</p>
徐坤一个秀才更加不可能看到邸报了。</p>
岳麓书院几人中,只有李师道猜到了,可能是徐子建那篇策论被官家封赏了,他安慰自己不过是一篇策论官家应该不会有什么大封赏。</p>
如果李师道知道连副相文彦博都因为这篇策论受到了贬斥,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p>
很快,徐氏和后院众人一同来到书院前厅。</p>
徐氏看到徐子建正和前来宣旨的内官相谈甚欢,这下终于放下心来。</p>
“母亲,这是前来宣旨的刘内官,上次咱们在曹伯父家里见过!”</p>
徐子建朝徐氏行礼后介绍道。</p>
“民妇,徐氏见过天使!”徐氏朝刘内官行了一个万福。</p>
“徐老夫人不必多礼,之前官家还说究竟什么样的母亲,才能教出徐郎君这般大才呢!官家和娘娘可是对你很是赞赏呢!”</p>
刘内官对徐氏什么客气,他可是听过曹皇后对徐氏夸赞的,对于受到贵人关注的人自然也就十分上心。</p>
这可是宫里生存的规则。</p>
言归正传,待香案准备好后刘内官也不多废话,在书院内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从一个檀香木盒子里面取出圣旨,走到香案前大声念道:</p>
“奉天承运,大周皇帝诏曰,</p>
今有文林郎徐子建,忠君爱国,为国分忧,着《治黄河九疏》策论一文,建言济州治水条陈。</p>
其功于社稷,念其年幼,尚且在求学,功赏其父母。</p>
徐婉清,徐子建之生母,教子有方,特敕封六品安人。</p>
另徐子建献策有功,封阳谷开国县男,实封 400 户,封地梁山泊,散官九品文林郎升为七品宣德郎!</p>
钦此!”</p>
徐子建和徐氏一起跪在最前面,徐达、徐兆儿、徐凤、徐晴儿、徐家的哥儿姑娘按照次序跪在后面,甚至腿脚不便的徐文彬,也在仆人的搀扶下跪在香案前。</p>
“微臣,徐子建,叩谢圣恩!”</p>
“民妇,徐婉清,叩谢圣恩!”</p>
徐家母子激动地从刘内官手上接过圣旨。</p>
徐氏眼含泪水抱着圣旨,突然想到当时儿子给他说要挣个诰命回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p>
晁氏和程氏搀扶着激动的徐氏眼中满是羡慕地说道:</p>
“徐家妹妹,你家徐郎君,真是了不得!年纪小小就获得爵位,给你挣到六品敕命!”</p>
……</p>
徐子建很懂事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百两银票,递给刘内官。</p>
“刘内官,这些钱辛苦你和几位校尉大人,舟车劳顿,请你们喝点茶!”</p>
“那咱家就沾沾徐男爵的喜气了,哦对了徐男爵官家听说你捣鼓了一家书院,御赐了一块牌匾,在外面马车上呢!你要不要随我一起去瞧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