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羡慕的盛宏(1 / 2)

登州衙门。</p>

盛宏正在安排录事参军等下属跟进台风防洪救灾工作。</p>

“周录事,你派人跟进检查登州下面的水利工程,若有破损的堤坝和水渠,抓紧督促下面的知县进行修缮。”</p>

“潘书记官,通知下面的知县提前准备好部分赈灾的钱粮。”</p>

……</p>

每年夏秋两季,登州都会遭受台风和暴雨的侵袭。</p>

盛宏为官多年,对这些与民生相关的事务颇为熟悉,所以安排得还算妥当。</p>

知府孔方平是从汴京翰林院外放而来,对民生俗务并不擅长。</p>

他对盛宏这个相貌堂堂、说话又好听的副手十分信任。</p>

两人对州内事务进行了划分,登州的文务由孔方平亲自处理,州内具体的诉讼案件和民生俗务则交由经验丰富的盛宏处理。如此一来,两人配合得相得益彰。</p>

孔方平收到了汴京刚刚送来的邸报,看到文彦博调任京东路的消息,急忙派人把通判盛宏叫了过来。</p>

“孔大人,您找我?”盛宏朝孔方平拱了拱手。</p>

“哎呀,盛老弟,别客套了!快来看这份邸报!”</p>

盛宏从孔方平手中接过邸报,看到上面的内容后,大为吃惊。</p>

“孔大人,文相公不是今年三月才担任副相吗?圣眷正浓,官家怎么会突然把他调出汴京呢?”</p>

孔方平一脸分享八卦的语气说道:“这件事说来,还是拜你那位连襟家的庶子所赐。大名府贾相公上奏说黄河今年恐怕有水患,提出要让黄河改道前汉故道,遭到了朝臣的反对。</p>

文相公受到河工司李仲昌等人的蛊惑,在朝堂上推动开挖六塔河来分流黄河,只有欧阳修和周亢大人提出了异议。</p>

随后,官家派人取出一份济州知府曾巩的治理济州山洪的奏章,曾巩在奏章中提到,他在济州遇到一个大才,此人不但给他提供了治理山洪的条陈,还写了一篇可以治理黄河的策论《治黄河九疏》一同上奏给了官家。</p>

这篇策论不但详细论述了黄河水患的由来,还给出了治理黄河的有效方法,甚至极其肯定地预言,盲目开挖六塔河后,大半个河北将会被黄河淹没。</p>

河北可是大周朝的屏障,官家当然不敢拿六塔河计划来冒险。于是,六塔河计划的一干人等,都被官家发落了!”</p>

盛宏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孔大人,听您的意思,让文相公被贬出汴京的策论是我那位连襟家的庶子写的?</p>

这怎么可能呢?他还是一个八九岁的孩童啊!纵然天资卓越,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治国之策吧!”</p>

孔方平语气赞叹,边说边把手边的汴京小报递给盛宏:“盛老弟,说实话,我也不信。</p>

不过你看看这份小报上写的就知道了!你那位连襟康大人还因为他的庶子升官了,从九品枢密院书令使被升为从六品的枢密院详检官。啧啧!真是好运道!”</p>

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是个很重要的职位,虽然不具体负责枢密院的具体事务,但每一房承旨的文书都要受到详检官的监察,是十分清贵的。</p>

“我这连襟真是运气不错。居然沾了儿子的光,连升七八级,这康家又重新兴盛起来了!那个徐郎君的功劳,恐怕封侯都不算多!”</p>

盛宏看完汴京小报,羡慕得语气都有些发酸。</p>

自己奋斗这么多年,也不过是个正七品小官。</p>

而自己那位志大才疏的连襟,就因为生了个好儿子,居然开始官运亨通了……</p>

“不错,那个徐子建虽然年纪小,但却深受皇帝器重,以后恐怕前途无量!就连因为他被贬官的文相公都替他求爵!”孔方平悠悠说道。</p>

……</p>

盛宏回到府中,受到刚刚康海丰庶子事件的刺激,他打算先看看两个儿子读书的情况。</p>

他先去了嫡长子长柏的院子,看到长子下课后还在书房认真读书。</p>

“去找厨房弄点冰薄荷水过来给你们长柏少爷解暑,没看到他热得流汗了吗?”</p>

他立马吩咐门外守着的仆人去厨房给长柏送冰水解暑。</p>

“父亲,孩儿刚刚只是读书太入迷了,那冰镇薄荷水就算了吧。天热食用冷饮容易腹痛,孩儿喝点凉茶就可以了。”</p>

盛长柏虽然只有八岁,但生得容貌端正,说话更是年少老成。</p>

盛宏见长子坚持,也就不再勉强,把自己从邸报上抄录的《治黄河九疏》要点拿出来递给盛长柏。</p>

“这是为父从邸报上摘抄的治理黄河的策论,我儿多多研读,以后必定用得上。”</p>

“多谢父亲!”</p>

盛长柏双手恭敬地从盛宏手中接过文章,逐字逐句认真读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p>

“父亲,不知这个策论是哪位大才所写?真可谓字字珠玑!若是按照策论所言,困扰我大周百年的黄河水患真的有可能治理好。”</p>

盛宏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对儿子说道:“这人说起来和咱们家还有点亲戚关系,是你母亲王家嫁给康家那位姨母,以前的庶子所写,也算是你表兄。”</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