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全派来的人急忙取过曾巩的奏章。</p>
张忠全与刘谦同属皇城司都知,不过分管不同领域:一个管理探事司,掌管外部密探,负责探查内外情报;另一个管理冰井务,负责汴京皇城出入的安保。</p>
曾巩的奏章被送到了冰井务的秘奏处。</p>
冰井务作为特务机构,承担着诸多职责,表面上负责采冰、储冰、颁冰以及清洗冰室,实际上却是官家的“守门人”,管理着皇宫进出人员的盘查以及大门的开关,“掌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p>
官员的密奏也由他们负责接收并传递给官家。</p>
庆历八年那场宿卫之变,有人行刺嘉佑帝,曹皇后临危不乱保护了他,可大部分功劳却被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容贵妃占去。</p>
不仅如此,此事最后竟演变成曹皇后和容贵妃的内宫争斗,嘉佑帝只得息事宁人,从轻处罚相关人员。</p>
虽然后来不了了之,但相关人员还是受到了一定惩罚。</p>
当时刚升任平章知事的夏竦,怂恿嘉佑帝废后,被大臣们阻拦,还因此丢了相位,被调任枢密使,心情郁结,没过三年就病逝了。</p>
当时作为勾当皇城司内侍的张忠全,也因为此事受罚。</p>
即便容贵妃出面说情,张忠全还是从勾当皇城司被降为皇城司都知,虽保住了性命,但却失去了一半的权力。</p>
而原本是皇后宫中小内官的刘谦,却因为护驾有功被火速升为皇城司都知。</p>
本来曾巩的奏章应该由张忠全负责上报,如今却被刘谦提前说了出来,平白少了一份功劳。</p>
张忠全对这个夺走自己一半权力的小内官刘谦自然恨之入骨。</p>
嘉佑帝虽知道两人不和,但仍装作若无其事。</p>
毕竟手下之人一团和气,他这个帝王反而不放心,只有平衡才是帝王之道。</p>
曾巩的奏章以及徐子建的两篇文章很快就被送到了嘉佑帝的书桌上。</p>
嘉佑帝虽对徐子建的文章感到好奇,但还是先看起了曾巩的奏章。</p>
曾巩在奏章中夸赞了徐子建的两篇文章以及他的才能,接着又提到济州即将面临的山洪问题。</p>
他说经过和徐子建的讨论,并派出相关人员对济州地形进行考察后,决定按照徐子建给出的防治措施开挖几条贯穿济州城的泄洪渠,同时对济州城门进行改造。</p>
具体的调整方案以及预估费用都一一详尽地写了出来。</p>
本来按照曾巩的想法,大概报个总数就行,后续具体费用情况再重新整理上报朝廷。</p>
但徐子建却建议曾巩在奏章中直接提交一个详细的工程造价企划案。</p>
在这个企划案中,详细列举了城门改造以及挖掘泄洪渠的每一项费用,甚至连挖渠工人每一顿伙食的费用都写得清清楚楚。</p>
嘉佑帝仔细看完曾巩的奏章后,对他心生好感,觉得曾巩做事认真仔细,而且到地方任职没多久,就有能力为当地百姓办实事,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官员。</p>
他已经决定明日在朝堂上尽快通过曾巩所提的防洪工程提案。不过,曾巩在奏章中提到济州防洪治水之策竟出自徐子建之手,这令嘉佑帝大为惊讶。</p>
据他了解,徐子建自出生以来一直待在汴京,从未去过济州,他是如何能提出如此切实有效、因地制宜的治水之策呢?</p>
嘉佑帝曾听闻上古时期有圣人能生而知之,莫非这徐子建……嘉佑帝暂且按下心中的猜想,放下曾巩的奏章,打算看看徐子建的那两篇文章。</p>
这时,嘉佑帝的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p>
他看到大殿外夜幕已深,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吃晚餐。</p>
嘉佑帝想起曾巩在奏章中说徐子建所写的《治黄河九疏》参考了曹家的藏书和舆图,于是打算到福宁殿和皇后曹丹书聊聊这《治黄河九疏》。</p>
皇后曹丹书秀外慧中,又出生于曹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一向很有见地。</p>
因此,虽然后宫一般不得干预政事,但嘉佑帝却很喜欢将自己治理国家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分享给曹皇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