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结局篇(8)(1 / 2)

凭什么他后悔了殿下就要乖乖回到他身边?</p>

“我还是那句话,你凭本事从我手里夺走殿下,否则和亲之日一到,我就带着她离开南萧,即便不娶她为妻,我也不会弃了她,她可以去西越做我阿姐。”</p>

“……”</p>

陆廷默然,与这小子比,他确实自惭形秽。</p>

…</p>

李遮在此次平叛中立下了几个大功,他不求封赏,只请旨朝廷封她母亲为诰命。</p>

李母曾疾言厉色,说自己不会回明国公府与那些道貌岸然之徒同处一个屋檐,若他还有点孝心,就别逼她做那些厌恶至极的事。</p>

母子俩僵持了数日,最后各退一步,李遮为母亲请封诰命,安排她住在将军府。</p>

至于他,同意回李家认祖归宗,但不入公府,依旧伴在母亲膝下尽孝。</p>

李老太君明白这是长孙能做的最大让步,如果她再一味的逼迫恐生变故,只能应了他。</p>

而明国公世子枉顾律法,强抢囚禁民女,内阁褫夺了他的世子之位,将他投进刑部大牢,等着服役。</p>

李家放弃了这个嫡孙,没打算花心思去捞他触陛下的霉头。</p>

整个国公府,大概也就只有国公夫人伤心欲绝,其余人巴不得李遮早点成为世子,做他们的大靠山保命符。</p>

这日,李老太君携儿子来永宁侯府拜访,试图修复李家与皇后之间的隔阂。</p>

云卿接到通传后,对门房管事的道:“请李老夫人来海棠苑一叙,让明国公在前厅候着,自有人去招待他。”</p>

“是。”</p>

青兰看着管事的匆匆离去的背影,开口道:“李家这位老太君倒是雷厉风行,亲女嫡孙说舍就舍。”</p>

云卿讥讽一笑,“押错了宝,几十年白干,她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又岂会心生怜惜?”</p>

无论是她父亲还是李遮,都是那老太太经过深思熟虑后舍弃的,结果她最看不起的人,往往最争气。</p>

可惜父亲走得早,看不到那老太婆失意的模样了。</p>

片刻的功夫,院外传来通禀声,“娘娘,李老太君在廊下候着,现在要宣进去她么?”</p>

云卿没什么表情的开口,“宣吧。”</p>

“……”</p>

李老太君颤巍巍的走进来,垂着那向来高傲的头颅老老实实朝上首的外孙女行跪拜大礼。</p>

云卿也没让青兰去搀扶,硬是受下了。</p>

“不知老夫人今日登门所为何事?”</p>

李老太君匍匐在地,不论心中有多憋屈,面上依旧恭恭敬敬的。</p>

“老身过来瞧瞧娘娘,您月份大了,身边又没个妥帖的长辈,我实在不放心。”</p>

云卿扬了扬眉,似笑非笑道:“本宫身边为何没妥帖的长辈,老夫人心里不是再清楚不过么?”</p>

言外之意:你当初若没有撺掇你女儿和离,我又怎会失去母亲?</p>

李老太君将身子弓得越低,整个人好似贴在了地砖上似的。</p>

“娘娘息怒。”</p>

云卿看着她满头的白发,悲从心来。</p>

她自幼失去亲祖母,原本这外祖母该是她最敬重的长辈,如今却形同陌路。</p>

倘若她稍稍仁慈那么一些,少算计那么一些,她们之间又何至于闹到这个地步?</p>

“本宫命你将李氏逐出家门,你照做了,并对外宣称不认叛军之妇为女,念在你保全了本宫名声的份上,往日之事本宫不予追究,</p>

你李家,你明国公府能否重振旗鼓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端看李遮对未来太子有多大用处,明白了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