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教育改革计划】(2 / 2)

王梓钧 4008 字 2023-03-18

赵瀚解释说:“农会是农民们自己建的,与我无关,我会让他们解散,但听不听要看农民自己。地主田产,我也会发还。让那些地主,尽管拿着地契来寻我便是。至于带兵北上协剿流寇,我当然愿意为国效力。无奈本人军粮不够,请先拨发三十万石粮草、十万两银子做开拔费。”</p>

“这……”王廷试瞬间无语。</p>

赵瀚笑着说:“你写信回去,让熊文灿自己来谈。”</p>

王廷试和徐颖被扣下,而且各自被单独叫去说话。</p>

密室当中,王廷试自然是赌咒发誓,说愿意为赵先生效死,上次打仗没出手是因为兵权被夺了。</p>

反正很没诚意的一个老家伙,只想着好处,不见兔子不撒鹰。</p>

“仲聪,辛苦了!”</p>

“濯尘!”</p>

赵瀚和徐颖再次重逢,没有任何客套,甚至不分上下级,皆以表字称呼对方。</p>

一番叙旧,徐颖说道:“南昌的生意还算红火,希望能再拨一笔银子,我打算去淮安开分店。”</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需要人手吗?”赵瀚问道。</p>

“不用,”徐颖笑道,“我在南昌发展了一批贫寒士子,都是家境困难又有志向抱负者。”</p>

“做得很好。”赵瀚赞赏道。</p>

徐颖又将《数学》和《几何》献上,赵瀚当即仔细阅读,觉得可以作为教材。</p>

并且,赵瀚决定改革教育制度,设立三年义务制小学。</p>

成绩优异的小学生,可升入中学免费读书,而且提供食宿费。但是,免费中学生人数很少,其余想读中学必须缴纳各种费用。</p>

把各县以前的县学,全部改为中学!</p>

如果按老百姓的理解,三年小学毕业便是童生,中学毕业就相当于秀才。</p>

不过嘛,中学毕业生没有任何优免。毕业之后,先去各部门观政实习,表现良好者可分配职务。</p>

赵瀚治下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快要毕业了,他们属于义务教育的半成品。老师很垃圾,课程很随意,大部分只是能识字、会算术、会写公文。</p>

这些人做文吏很好使,但赵瀚要暂时留下来,令其留校做老师教《数学》,淘汰掉以前的垃圾数学老师。</p>

若是谁能自学《几何》,可以调去县城做中学老师。</p>

反正一步步来吧,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师资力量都得自己培养,原有的读书人只能教语文。</p>

赵瀚很快编好了课目内容——</p>

小学一年级:《三字经》、《千字文》、《小四书》、《数学》</p>

小学二年级:《小四书》、《数学》</p>

小学三年级:《小四书》、《大同集选编》、《数学》</p>

中学(共三年):《四书》、《诗词散文》、《公文写作》、《数学》、《几何》、《大同集》</p>

白鹭洲书院,更类似大学,中学毕业生可以选择深造,内容为:《五经》、《史学》、《数学》、《几何》等等。</p>

以前的功名学历,赵瀚一概不认,士子们可以重新去读小学。</p>

只要考试合格,半年小学毕业、一年中学毕业都可以,全部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歧视。</p>

《四书》内容会加以修改,比如被朱元璋删除的《孟子》章节,必须予以恢复。朱熹的注解,可以不必严格遵守,只要说得有道理,准许有其他解读方式。</p>

至于《物理》、《化学》什么的,等培养出更多懂得《数学》、《几何》之人再说。</p>

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赵瀚定下的期限为十年!</p>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已经很短了。</p>

腊月二十八,熊文灿果真亲自前来吉安,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急切心情。</p>

这位老兄得到赵瀚的回复,立即知晓赵瀚是聪明人,而且有愿意接受招安的意向。</p>

当船只驶入丰城县地界,熊文灿明显感觉不一样。</p>

南昌周边乡村,虽然农会运动搞得如火如荼,但毕竟没有真正分田,底层百姓也没有真正翻身做主。</p>

而丰城县的百姓,眼看都要过年了,竟然还在冒雪开挖水渠。</p>

不要工钱,自带干粮,搞得热火朝天,甚至休息时还欢声笑语。</p>

看到那一幅幅劳动场景,熊文灿在恐惧的同时,又对招安赵贼更有信心。</p>

因为庐陵赵贼的发展模式,完全不需要攻城略地。就在乡村发展农会便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直接分田到户,即便不占有城市,也能实际的扩张地盘。</p>

赵贼肯定愿意招安,然后全力在农村扩张!</p>

等哪天朝廷反应过来,整个江西都已是赵贼的,夺取城池更似瓜熟蒂落。</p>

可那关熊文灿屁事,他招降赵贼有功,只要不继续丢城,便肯定能立功高升。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调离江西之前,赵贼千万不要再攻城!</p>

至于熊文灿离开之后,赵贼随便怎么反水都行,可以推说是新任巡抚逼反的。</p>

想通此理,熊文灿居然心情愉快起来。打仗他不行,治政他不行,糊弄鬼他却非常在行。</p>

(求一下保底月票。)</p>

喜欢朕请大家收藏: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