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茶为万病之药(1 / 2)

最后经过一番商议,沈呦呦他们带着所有的东西先走,二刻钟后两位大哥再引野猪。</p>

想让他们早点引野猪也不可行,毕竟回去的人身上还背着采摘的柿子。</p>

少女组的三人还好说,起码只背着一竹筐柿子,可少年们每人背着一筐柿子,手上还要抬着装满柿子的棕榈袋。</p>

两个少年抬一个,刚刚好。</p>

尽管不轻松,但他们回去的路上走的非常急,没办法,到时候大虎二虎引野猪的速度肯定更快。</p>

如果他们还没到家,二人就引着野猪赶上来了,那可就真热闹了。</p>

而家里,徭役们现在饭菜吃得香,也能饱肚,干活也是真出力气。</p>

沈知秋带着大哥几个用新炒好的文冠茶冲了茶水,一桶一桶的往工地上拎。</p>

他先招呼几位工部的官员:“大人,我们刚炒了些茶,你们也歇歇喝点,让老乡们也歇歇吧。”</p>

这几个官员还挺尽职尽责的,全程监工,方方面面的都盯的非常紧,生怕出现一点纰漏。</p>

听到沈知秋的招呼声,他们也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接过沈知秋递过来的塑料茶杯,还没喝茶呢,先出声夸赞茶杯:</p>

“你们这塑料确实是好东西,之前看你们做鞋底子,还能做塑料盆塑料桶的,现在还能做茶杯。”</p>

九族做的茶杯也就是照着现代七八十年代那种茶杯做的,其实更像是刷牙杯,不过古代人没见过,见啥都稀奇。</p>

尤其是透明色的茶杯里,有各色各样的点缀,有在铸模的时候,里面添加了桂花,或者其他的小型花朵的,也有各种叶子的,</p>

还有一些是弄了诗句和祝福词的,没有统一规范,现在又不卖钱,少年们也是尽情发挥了。</p>

“大人喜欢可以带回家几个,我们做的比较糙,哪有那些精致瓷器上档次,最多就是涂个方便。”</p>

虽然茶杯一般,可文冠茶炒的还真不错,几位大人品过后给出一致好评:“清香怡人,茶香醇厚,甘甜。”</p>

“哈哈,大人过誉了,就是孩子们去山上玩,采摘回来的,文冠树的叶子,常喝可以提神醒脑,调理脾胃,促进消化。”</p>

别看老沈嘴上谦虚,但语气中的自豪之意,掩饰都掩饰不住,没办法,谁让他闺女机灵呢。</p>

瞅瞅不花钱的茶叶,都能给这些喝惯了好茶的官员喝好,咋能不骄傲。</p>

不过,请其他人喝茶的时候,</p>

沈知秋是真一点也不谦虚,他也拿着一个茶杯,指着桶里的茶说:“你们都尝尝,这茶叶我闺女带着哥哥姐姐们摘的。”</p>

可惜,在场的,唐家村的男人们是见怪不怪,因为沈老三夸闺女,那是一天三顿的来,</p>

不!准确的说,恨不得一天五六七八顿!</p>

至于监工的衙役,或者服徭役的老乡们,是真没体会到他的心情,寻思让喝茶就喝呗,茶味道确实好,且还能顺便歇歇脚。</p>

至于你闺女摘的叶子?</p>

那可太常见了,他们自己家里闺女们,也会在春日摘一些野茶叶回家炒茶,虽然喝着,没你炒的这个清香甘甜吧。</p>

但农家一般自己喝,能不花钱就不花钱,有啥好稀奇的。</p>

可在场的九族汉子们,绝对是了解沈知秋的脑回路的,尤其是被这种思想裹挟下,他们的脑回路也逐渐被影响。</p>

所以,沈阿爷端着茶杯,还深深的嗅了嗅:“还是咱家呦呦懂得多。”</p>

沈富贵也表示:“我家大毛二毛最近也出息了,跟着呦呦学不少东西。”</p>

虽然不会细品的高爷爷,对着茶杯吹两口气,如牛嚼牡丹般咕咚咕咚喝完一杯,还去盛第二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