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老太太们花了二两银,买了卖货郎所有的黑白色棉线,还有两匹青色粗棉布,两匹蓝色的。</p>
不过布匹是花老太太单独买的,说是要给他儿做身新衣,主要是沈知秋被叫乞丐。</p>
就跟剜她心似的,这可是她吃尽苦头才供给出来的“小三元”儿子啊。</p>
至于为啥买四匹,那是因为老太太寻思,她有三儿一女,再加上媳妇姑爷,也不能太偏心,</p>
虽然是给大人做不起一人一身,那就除了给三儿做一身,剩下的给小娃子们做吧。</p>
孩子小,身高不够,省布。</p>
那卖货郎还答应给他都按照白布的价格算。</p>
可就算这样,在花老太从裤腰带里掏钱的时候,心都在滴血。</p>
拿着那块小碎银子,咋都不乐意松手。</p>
而男人们却接过了平日里女人干的活,烧水,煮姜汤,再多烧点水擦洗下,泡泡脚。</p>
硬生生的走了一日,感觉腿和脚都快不是自己的了,用热水泡泡,也能缓解一下。</p>
但他们也不会因着人家掌柜的好心 ,就真厚着脸皮蹭人家柴火和水。</p>
有些汉子帮着店家把所有的空水缸都打满, 顺便还给人家把水缸也都淘洗了一遍。</p>
也有给人家店家劈柴的,这是城内,不能去山林里砍柴,但是把人家没有劈好的柴火,都给人家劈了还是可以的,反正他们认为自己啥也没有就是有力气。</p>
沈呦呦目送奶奶们回屋以后,一个人向大堂走去,没事她不怕人贩子,如果真遇见,谁拐谁还不一定呢。</p>
此时估计傍晚六点多的样子,肯定不到七点,因为之前他爹说了大庆是晚上差不多七点的时候宵禁的。</p>
虽然此时已经没有什么人外出了,但客栈内还是挺热闹的。</p>
不得不说,这酒楼的掌柜挺会做生意,因为现在客栈大堂里如此热闹是因为店小二说,宵禁时间一到,客栈大堂有人说书。</p>
听见这个沈呦呦当时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思想也太前卫了吧,难道这掌柜也是穿越的?</p>
在古代虽然说书人被称为下九流,是社会最底层的人。</p>
但也不妨碍其他人喜欢听啊!</p>
试想一下,古代吃晚食很早,还有宵禁不能出去。</p>
大部分富商睡不着会干嘛?</p>
嘿嘿,不用说你们也能想到,当然是趁着宵禁前找个烟花柳巷,青楼歌坊打发无聊的夜生活了。</p>
尤其是这些出门在外做生意的,又没有媳妇看着,当然看也不一定看的住。</p>
即便投宿的是客栈,但也拦不住他们空着豪华包间,去其他地方给人家送钱啊。</p>
可这掌柜的就聪明了,他请个说书人,在宵禁的时候免费说书,</p>
虽是不收门票啥的,但是那些大商人听乐呵了,能不打赏吗?</p>
还有听书的时候,就算已经吃饱了,也挡不住想来壶好茶,整点瓜子花生,小点心的吃吃吧?</p>
这钱不就来了吗?</p>
当然肯定不能留住所有想去花街柳巷的客人,但只要留住一部分,他就赚了啊!</p>
一个说书人的工钱,不过是拿被打赏银钱里的十分之二三罢了、顶了天也超不过四成。</p>
那还得是说书说成角儿的那种。</p>
且真有本事的说书人,可不仅是对着话本照本宣科地复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