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智与勇(1 / 2)

少姝的山水 凡峥 4061 字 1个月前

“是少姝吗?快入来吧!”慢条斯理的招呼声传来,少姝这才抬起头,猛然发觉,刚才走过了正房的院门,恰巧被阿婆瞅见了。

(入来:在介休方言中,“入”字与“进字的应用分得十分清楚,很少混淆使用。例如外地人常说:“你进家吧”、“请进”、“进我家坐坐”等,而介休人则会说:“你入来吧”、“请入”、“入俺居所坐坐”等。在古代汉语中,入字是将由外到内的意思,它和出字是相对应的,如大禹治水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或“量入为出”等,同是一个含义。本土老年人讲话更是如此,原生态语腔非常浓厚,虽然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古汉语发音,但是他们习以为常,并不自觉。)

“咦,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咱们小少姝遇着什么难事了吗?”阿婆拉起她的手便往屋里去。

“没有没有!”少姝坚决摇头,嘻嘻笑着,反手搀扶起祖母来。

“哦?”郭太夫人的灼灼目光依旧顽固地在孙女的脸上寻索了一圈儿,然后嘱她道,“有什么事一定不能闷在心里,说出来,有家中大人们帮你解决!记住啦?”

“我记住啦!”少姝大声应下,心里暖暖的,不由试探问道,“阿婆可知有什么法子能治疗梦魇的?”

“谁梦魇?是少姝吗?”

“不是不是,我替别人问的。”

回想玖儿神志清醒却不能动弹的情况,少姝归之为梦魇,下回若是再与她共梦,想提供一个消解之法。

“医家认为,梦魇多由心神受扰、神不守舍所致,你当告诉此人平日里劳逸结合,饮食有度,当可有所改善,”郭太夫人有脸上陡然呈现顽皮之色,“有一个仙方,凡人也许难获,不过像思医师那样的好本事,大约是寻得来的!”

少姝大眼圆睁:“什么仙方?”

“《山海经·中山经》脱扈山条目明确有记载,‘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眯’在此处为梦魇之意。”

“呵呵,我也读到过,怎么就全然想不起来?”少姝心生佩服,原来阿婆亦是《山海经》的忠实读众之一,“回头不妨给舅舅提一嘴,或许真能找来也说不定哦!”

(植楮:《山海经》中记载的传说植物,原文大意是:脱扈之山上有草,叶子形状如葵叶,开红色的花,结荚果,果实类似棕树的荚,名字叫植楮,可以治疗瘘管病,服食能镇静催眠,治疗梦魇。)

掀帘进门,郭太公见少姝来了,分外高兴:“这就对喽,原先在山上我们够不着,眼下如此近便,小少姝记得常来陪着我们聊聊天才好!”

少姝有些羞愧,近日来向长辈问安也多是走过场,不禁面上一红,学着祖父的口气回答:“小少姝光顾着自己玩耍了,实在该打!”

“瞧这孩子,说什么呢,同自家阿翁阿婆不用见外生分,咱们都知道跟各房转悠,你连日来也是忙得脚不粘地儿,”郭太公乐呵呵,“快快过来坐下!”

“才刚听人说,赶急赶忙地,你们把山水斋中的书籍一股脑儿地搬去辟藏室啦?”郭太夫人问道。

“是的阿婆,少说有三五百册哩!大姐姐带着我们忙活了好半天,少嫆、子默全来帮忙,哦对了,还有石公子,那位真人不露面,却是个地道的理书行家!”少姝掰着指头数过一遍,不忘夸赞石生的功劳。

“真人不露相,唔,他确实是不露相!”郭太公哈哈大笑,“少嫆也去了?没有白告手酸胳膊疼?”

(白告:介休方言,有央求之意。“白”在古文中有陈述禀报的意思,一般是指下对上。)

“还好啦!”少姝摇摇头,又补上一句,“妈妈说,书放到那里去才妥当,让馆中学子们人人得以阅览,父亲他在天有灵,亦必大感快慰!”

郭太夫人擦擦泛红的眼角,爱怜地将孙女搂入怀中,缓声道:“有其父必有其女,我们小少姝说得一点没错儿!”

明明是人儿媳妇说的,非要硬生生地安到她宝贝孙女身上,老夫人也是自顾自地心往一处偏。

“父母亲对孩儿的教引永远如泰山之于桂树,‘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实不敢忘怀。”少姝动情答。

(泰山桂树:出自《世说新语·德行》之七,陈季方巧答客人问题的故事,以桂树生长在泰山中作喻,不失轻重地赞美了其父陈太丘的德行。陈太丘,即陈寔,曾任太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