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哎哟,徐妙锦(1 / 2)

目送黄昏远去。</p>

吴与弼站在吴溥身旁,脆生生的道:“爹,你真信黄昏哥哥的话啊,难道燕王登基之后,真的会大兴文治武功?我怎么都觉得不可置信,不都说他是个杀人如墨的恶魔么?再说,你不是已经打定主意致仕了吗?”</p>

反正他是不信。</p>

吴溥沉默良久,“再看吧。”</p>

方孝孺会被杀,这件事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预见,但黄昏说朱棣会大兴文治武功,甚至会大规模修书,作为读书人,吴溥有点动心。</p>

读书人,修书也算不负一生所学了。</p>

……</p>

……</p>

去哪里救黄观?</p>

据史书记载,应天府城破之时,黄观和练子宁在外地募兵,有两个说辞,一说在杭州,一说在长江上游,根据其投江位置在安庆罗刹矶判断,后者比较可靠。</p>

可长江上游城市那么多,怎么去找。</p>

这不是问题。</p>

黄昏打算直接去罗刹矶等。</p>

应天府城破,消息传到黄观那边,再等他走到安庆时,自己应该已经守株待兔了。</p>

难的不是阻止黄观投水。</p>

而是从朱棣屠刀下救人。</p>

在朱棣靖难书中,列举有文职奸臣,黄观名列第六,排在前面的黄子澄、齐泰等人,都被朱棣清算,各种株连灭族。</p>

黄观死后,朱棣甚至还从科举名录中划去了黄观的名字。</p>

直到万历年间才恢复。</p>

补谥文贞。</p>

黄观其人,确实是个大才,师从元末学者黄冔(xu),自幼勤学,从秀才到状元,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夺第一,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p>

曾任翰林院修撰,历任户部侍郎,如今任职右侍中。</p>

安庆在安徽。</p>

从应天府到安庆,途经和州、芜湖、铜陵,直线距离大概两百五十公里左右,若是加上道路曲折,也就三百公里,乘坐马车需三日才能到。</p>

车马颠簸,黄昏有些怀念动车高铁,没来由的想起了那句很文青的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p>

搞笑么。</p>

来到大明王朝,一个就把我打发了?</p>

我全都要!</p>

车夫是个聋哑老头。</p>

读过几年私塾。</p>

吴溥思维缜密,毕竟是去救“文职奸臣”名录上列名第六的黄观,不宜走漏消息,事后也需要保密,聋哑车夫最为合适。</p>

又读过书,交流不会很难——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啊!</p>

出城十里,有折柳亭。</p>

兵荒马乱之后,人心依然惶惶,迎来送往的不多,折柳亭外有一辆华丽马车,车夫是个年轻男子,腰间佩了剑,面目棱角分明,颇有沙场武夫气。</p>

历代朝廷甲胄的管理严格,对兵器也偶有禁用。</p>

车夫能佩剑,主人家不是权贵就是士族。</p>

亭中仅有三人,一男两女,衣着华丽,男的约莫三十出头,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英姿非凡。</p>

极有英雄气。</p>

一个小女孩,尚是十一二岁垂髫丫头。</p>

粉嘟粉嘟很可爱。</p>

已有些美人胚子。</p>

较为显眼的是那位成年女子,一身雪白长裙,头戴斗笠,又以白纱遮面,身姿姣姣。</p>

黄昏多看了一眼。</p>

这大夏天的,戴着斗笠面纱不热么,怕是有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