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四胤禛(1 / 2)

大清雍正时期</p>

这时候的胤禛刚刚即位 ,只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十三弟会落得早逝的结局。</p>

他还想要好好的补偿他,只是这补偿要发,十三弟的身体也要紧!</p>

朕就不信,广巡天下之医,还没有治好十三弟的!至于那些庶务自己能多代劳就多代劳!</p>

那群臣子也不知道干什么吃的,朕和十三弟都代劳了,他们岂不是更轻松!</p>

不行,他们必须都给朕忙起来!让十三弟轻松一点!</p>

……</p>

回到直播间。</p>

“说完了老十三,咱们接着介绍老四胤禛,他的生母养母不用多介绍,之前老十四时也说过。”</p>

“小胤禛六岁时跟着一群皇子到上书房学习,前面也提到过康熙教过皇子们如何[尊师重道]。”</p>

”但是在所有皇子里面,胤禛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方面,那就是尊师重道,这里是褒义词,他与两位教授的老师关系比较好。”</p>

“但其实相较于说雍正的性格是喜怒无常,我倒觉得老四性格上可能是有心思敏感是有,这或许也与他幼年被抱养有关吧,但不能否认的是他重情重义、爱恨分明。”</p>

“举个栗子,与胤禛关系比较好的一个老师顾八代,为人比较的古板刚正,俗话说过刚易折,在官场中这样的人是处不好人际关系的。”</p>

“就像康熙就曾经以做事不顾体面而撤官警告了他,尽管受到了惩罚排挤,顾八代仍旧如此。”</p>

“说一句题外话,康雍乾三朝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凡是父亲喜欢的,他都不喜欢 ,所以康熙不怎么喜欢的顾八代,反而让胤禛很是喜欢。”</p>

大清康熙:……</p>

大唐某纨绔:哈哈哈哈就爱反着来是吧!</p>

大宋某世家子弟:我也爱和我爹唱反调哈哈哈哈哈!</p>

……</p>

“特别是顾八代死后,家里连丧礼都差点办不起 ,还是胤禛出钱办的,并在他登基后恢复顾八代的官衔,加以太傅为称。”</p>

“不止如此,胤禛又是为他修陵园,撰碑文等等,所以说老四这人能处。”</p>

“话说回来,老四曾经和老二胤礽有过一次比较激烈的冲突,老二直接将老四踹晕在了台阶之上。”</p>

“老四给出的解释是当时他是守礼的,但是没想到老二胡作非为,他没有顺从才招致的冲突。”</p>

“不过按照他后来关照胤礽来看,这里的冲突应该不算太严重,否则按照他那小心眼的性子,怎么也得给自己找回场子才是。”</p>

大宋赵匡胤:哈!?这小子还有喜怒形于色的时候,还能冲动一回哈哈哈哈!</p>

大汉刘猪猪:还以为这小子隐忍性子呢!</p>

大清雍正(无语):……咋的,就不允许他情绪外露!!!</p>

……</p>

“只是胤禛相较于其他皇子,有个短板,作为一个满族的皇子,他并不精于骑射 ,所以在《清实录》中貌似没有关于老四在军旅生涯方面的记载。”</p>

“特别是在《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老大老三都因为军功封为了郡王,还有人曾请示说要不要大封其他的皇子,但康熙说四皇子为人轻率……朕意已决。”</p>

“不过再怎么完美的人都有短板,就算一个人文武双全,那他就没有其他短处嘛!?所有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缺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