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还没准备好,就可以插秧了(1 / 2)

宋家、温家、李家、陈家,这些家族中,不论老幼,只要是能动弹的,倾巢而出。</p>

热情洋溢地投身于这场开垦土地的壮举中。</p>

站在新开垦的田地边,宋清欢心中默念:【小红枣,今天轮到你大展身手了哦!】</p>

那匹矫健的小红枣马儿,立刻回应了主人的期待,嘚儿嘚儿地小跑着来到了宋清欢的面前。</p>

小红枣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大人,有何吩咐?这南方的水草真是滋养,你看,我都长膘了。】</p>

它一边欢快地绕着宋清欢转,一边用它的方式表达着对即将开始的工作的期待。</p>

宋清欢宠溺地摸了摸小红枣的鬃毛,笑着说:【今天咱们的任务是犁地,要辛苦你了。】</p>

接着,宋清欢从自家的竹屋里拿出木犁。</p>

不远处的李崇明,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p>

他看着宋清欢从容地取出从大江镇买回的那架木犁,然后熟练地套在了小红枣的身上。</p>

他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许与好奇。</p>

其他正在挖地的各家人也被这一幕吸引,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观宋清欢套木犁。</p>

深宅大院的妇人们从来没见过木犁,不知道宋清欢为何把这个形状奇怪的物什套到了马上。</p>

梁佩华瞪大了双眼,不可思议地问:“清欢,你手上那家伙是什么新奇玩意儿?怎么长得这么古怪?”</p>

“娘,这是犁,用来犁地的,这样我们今天就可以把地规整好,撒菜种了。”宋清欢面上含着柔和的笑意解释。</p>

李若若则是满脸的敬意,她由衷地说:“清欢姐,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连这种老式的农具都能驾驭得如此娴熟!”</p>

在众人的注视下,宋清欢轻轻一拍小红枣的脊背,马儿便仿佛理解了她的意思,稳稳地拉起了木犁。</p>

随着木犁的深入,泥土被整齐地翻开,一行行新鲜的泥土沟壑在田地中延伸开来。</p>

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震撼,尤其是李崇明。</p>

他年少时在家族的庄园里曾见过农夫们辛苦地驱使牲口犁地,但从未见过如此和谐、高效的场景。</p>

小红枣仿佛与木犁、与田地融为了一体,它拉着犁在田地中穿梭,根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指挥。</p>

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努力,在宋清欢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开垦出了两块整齐的梯田和一大片肥沃的菜地。</p>

随后,宋清欢又巧妙地引导了附近的溪水流入梯田,让清澈的水流慢慢浸润着新翻的泥土。</p>

来到这座山头已经半个月了,他们不仅建造了坚固的竹屋,还找到了稳定的水源。</p>

而现在,看着新翻的泥土和潺潺的溪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期待。</p>

半个多月前流放时候经历的饥饿、劳累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p>

下不下雨在山上这群京师来的富贵人眼中,似乎不重要,他们即将有水田,有菜地,野猪崽也有了,还怕什么呢?</p>

上午菜地弄好了,水田也开垦出来三块,加上原来的两块,梯田有五块了。</p>

宋清欢估算了面积,差不多有两亩水田。</p>

她育的秧苗勉强够。</p>

吃过午饭她又去看了一眼秧苗,已经长到两寸高了。</p>

小风带着树叶做成的帽子在秧田那目不转睛地看着,发现宋清欢来了,起先有一阵局促,不过很快他就稳定了心神,认真向宋清欢请教起来。</p>

“清欢姐,我一直守在这,只闭了几次眼睛,秧苗就长这么高了,水稻长得这样快的吗?”他自己种过菜,知道种子发芽到长出第一对叶子,有的菜需要半个月。</p>

稻谷再快,也得十天吧?</p>

“估计是南方的气候宜人,另外就是这条溪水或许有不同寻常的能力?”宋清欢也故作惊讶,给出了一个答案。</p>

小风低头沉思,这条小溪确实不寻常。</p>

干旱的天气,溪水半分不减,还能浇灌田地。</p>

这座山头与别处相比,显得更加有生机,树木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