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徽柔(44)(1 / 2)

如果徽柔改革弄出什么幺蛾子,也是她自己的锅,怪不到自己这个太上皇头上。</p>

君不见唐玄宗李隆基,缔造开元盛世,文治武功,赫赫扬扬。</p>

多好的皇帝呀,可惜死得太晚。</p>

要是李隆基早死二十年,或者提早退位当太上皇,千古一帝,必有他一席。</p>

赵祯如意算盘打得当当作响。</p>

徽柔听到他要提前禅位,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微笑道:“你个老狐狸,跟我玩这花头!”</p>

赵祯笑了:“朕在位这些年,文治还算不错,武功却严重欠缺,如今被你给补上,也算是圆满了。皇位就在这里,你要还是不要?”</p>

徽柔也不是矫情的人,重重点头道:“要!你敢给,我就敢要!”</p>

“好!明日早朝,朕就下旨,选个黄道吉日,禅位给你!”</p>

赵祯笑了笑,拍了拍徽柔的肩膀:“万里江山,千斤重担,从即日起,便都是你的了。”</p>

徽柔豪情万丈,笑着接受:“儿臣甘之如饴!”</p>

她此前之所以要求当太子,而不是做皇帝,只因羽翼未丰,实力不够强,很多事情不得不慢慢来。</p>

再者,赵祯虽说仁宗,但皇帝对于权力的渴望与偏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p>

她可以用强权和愧疚,让赵祯立太子,却不敢保证,他会心甘情愿将皇位让出来。</p>

太子之位,只是万般无奈之下的折中方案。</p>

现在赵祯主动禅位,也省得她动手了。</p>

翌日早朝,赵祯当着一众大臣的面儿,郑重宣布,他要传位给太子。</p>

这话一出,犹如滴水落入滚油锅里,瞬间沸反盈天。</p>

徽柔早已心中有数,但该走的谦让流程,还是得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