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劝慰(1 / 2)

杜御史没有回声,眉头却是愈发紧。</p>

“父亲,新皇登基一事,您为何非要执着于摄政王?”</p>

杜若雪轻声道:“更何况,朝中的周丞相和薛尚书省,哪一个官职不比您高?”</p>

“他们都未曾操心此事,您又何必自寻烦恼?”</p>

“还惹了摄政王的眼烦...”</p>

“父亲...”</p>

她温声劝慰起来,“摄政王手握大权,运筹帷幄,想必心中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p>

“依女儿看,您还是不要去触摄政王的霉头了。”</p>

杜御史的神色顿时有些复杂。</p>

“若雪啊,你有所不知,为父这般也是有私心的。”</p>

他语气里带着沉重,“放眼整个东秦,乃至整个天下,摄政王之才无出其左右者。”</p>

“东秦皇室血脉薄弱,这江山始终还是姓苏,若有这样一位人物能成为东秦的帝王,那东秦何愁不兴?”</p>

“为父想的只是这样而已,却未曾料到,真正行事起来,却是这般的艰难...”</p>

杜若雪听完,不紧不慢地替杜御史倒上了一杯新茶,“父亲,先皇在时,东秦是何模样?”</p>

“虽有帝王,但世人皆知,东秦是摄政王说了算。”</p>

“朝堂变动,外敌来犯,百姓受灾,哪一件事,是摄政王没有管过的?”</p>

她又说道:“摄政王从来都没坐在那个位置上,但他也从未忽视过做为苏家血脉的责任。”</p>

“如今东秦四面楚歌,摄政王也从未懈怠不是吗?”</p>

“依女儿看啊,新君要立,但也不要过于纠结这个人是谁。”</p>

“反正,无论如何,摄政王都会一直在的,不是吗?”</p>

杜若雪说罢,眉眼弯弯的。</p>

她其实好像知道,摄政王为什么不登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