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赵国的君主和精神(2 / 2)

不切实际 鱼龙变化 3043 字 6个月前

赵武灵王元年,魏惠王带领太子嗣、韩宣惠王带领太子仓到赵国的“朝信宫,以祝贺赵雍登基。同年,赵雍任用阳文君赵豹为相国,赵雍即位之初,因年少而不能处理朝政,由博闻之师三人和左右司过三人辅佐。到他能亲自上朝听政时,首先向肃侯时期的重臣肥义请教,增加他的俸禄。对于赵国国内年老寿高的人,则每月致送礼物</p>

赵武灵王三年,魏相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使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国。赵雍觉得赵国暂时没有称王的实质,于是赵雍对外称王对内让其称为君,</p>

赵雍即位之初,赵国屡次败于齐、秦之手,损失惨重。赵武灵王元年,就在赵雍即位的第二年,赵将赵护被魏国击败,韩举被齐国在平邑击败,韩举被俘,平邑、新城被攻占。赵武灵王八年,赵国参与的五国合纵伐秦活动失败,三晋联军攻至函谷关外,被秦军击退,随后秦军在庶长樗里疾的率领下出函谷关长驱直入,于次年大败三晋联军于韩国的修鱼联军被斩首八万余级,赵公子渴参与此役。同年,齐国乘赵、魏为秦大败之时,于观泽败赵、魏军。赵武灵王十年,赵国的中都和西阳被秦国攻占。赵武灵王十一年,一作赵武灵王十三年,秦将樗里疾攻占蔺地,俘虏赵将赵庄。赵武灵王十四年,赵将赵何攻魏。与此同时,赵雍利用燕、秦两国局势动荡的机会,积极干涉两国的内政。赵武灵王十一年,燕国相国子之掌权三年,燕太子平、将军市被企图联系齐宣王攻子之,齐宣王同意。于是,太子平与市被攻击子之,不胜。后拥戴子之的百姓发起反攻,太子平、市被战死。赵雍闻讯,派人迎立在韩国的燕国质子公子职。齐将匡章引军入燕,齐军杀死了子之和燕王哙。齐军获胜后,并无撤回之意,且大肆掳掠,引起燕人的极大不满。齐国攻燕,使赵雍送公子职为燕王的计划受阻,因而他派赵庄负责图谋合纵伐齐,以保存燕国。同时采纳乐毅的建议,以河东地向齐国交换燕地,激起楚、魏等国对齐的憎恨,两国分别派出负责外交的召滑、惠施出使赵国,请求“伐齐而存燕”。自此,三国合纵达成。为配合这一行动,赵雍派乐池护送公子职回燕,遥立为王。此时,在内外压力下,齐宣王被迫从燕国撤兵,由此使燕国得以保存。</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喜欢不切实际请大家收藏:不切实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赵武灵王十九年,秦武王在洛阳举鼎绝膑而死。秦武王无子,故赵雍在他死后,派代相赵固到燕国迎接秦公子嬴稷回秦。最后嬴稷被立为秦王,即秦昭襄王。为改变赵国东西临敌的不利局面,赵雍在推行胡服骑射而攻取中山时,决定采用“结秦连宋之交”的策略。赵惠文王元年,当孟尝君田文入秦以后,赵雍派大臣金投入秦,请秦昭襄王免除孟尝君的相职,而代以赵国大臣楼缓,同时派仇赫入宋国为相。楼缓曾赞助推行胡服而略取中山的措施,主张赵联合秦、楚。而宋康王为了对抗齐的兼并,正很需要秦、赵两大国的帮助。秦国为了打败齐、韩、魏三国的合纵攻势,也需要赵、宋两国在东方对齐的牵制,因而秦、赵、宋和齐、韩、魏对峙的局势就形成了。正如时人对周最所说:“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赵国感到联合秦国对赵不利,再派仇赫到秦,请秦昭襄王罢去楼缓相位,改以魏冉为秦相,总的来说,赵雍这时采取联秦抗齐的策略,目的在于防止齐、秦联合而对赵不利,这样可以维持齐、秦对峙战斗的局势,使两国都疲于战斗,无力干预赵攻灭中山的战事。实际上,赵雍巧妙利用了齐、秦斗争的局势,顺利推动了灭亡中山和攻略胡地,进一步推行胡服骑射的步伐,这为赵国的壮大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p>

喜欢不切实际请大家收藏:不切实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