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 43 章
進了臘月, 連着下了幾場雪的京城徹底慢了下來,城外的酒坊起碼要等明年開春才能動了,孟半煙也沒心思幹別的, 除了陪王春華出去逛京城,剩下的時間便都花在認認真真備嫁的事上。
過了臘八以後, 武承安也沒時間再過來,武靖官居三品侍郎府裏過年的陣仗不小,光是親戚之間的交際往來就能把年前年後的時間都占滿。
就更別提侍郎府門口那成筐的帖子, 和整日守在侍郎府外,等着拜見武靖的下屬官員與門生故吏。
之前武承安說起這個時, 孟半煙只當做故事聽得津津有味。
直到臘八那天專門送臘八粥上門,隔着馬車看頂着寒風站在侍郎府門外, 等着門房拿帖子出來請人的那些人, 才隐約感受到權力的好處。
要知道那些等在門外吹得臉都木了的人裏, 起碼有一大半也是官員。雖都是穿着綠衣青衣五品以下的官員, 但對于以前的孟半煙來說, 這些人裏随便一個, 就足夠把她與孟家敲骨吸髓, 折騰掉大半條命去。
現在看上去是時移世易, 但說到底不過是自己要嫁的人是武承安,當年那個連進縣衙都要坐在門房外等的孟老板, 便調轉個頭成了被侍郎府恭恭敬敬迎進門的孟大姑娘。
感受着門外那些官吏們或羨慕或不解甚至帶着幾分輕蔑的态度,孟半煙回家以後一五一十跟王春華說了, 才忍不住感慨這門親事到底還是自己占了便宜。
偏王春華聽不得女兒這話,本就想要替女兒張羅得風光體面的心又更盛了幾分, 除了過年那幾天歇了歇,其他時間都在裏裏外外的忙活。
孟半煙見她這樣也不勸也不攔, 她心裏比誰都明白王春華這是心裏不得勁,才借着籌備親事的由頭撒那點無處發洩的邪火。
況且等親事辦完,下一次王春華什麽時候再來京城可就不好說了,母女兩人能安安心心在一起的日子是掰着指頭能數得着的,孟半煙自然是能依着王春華的便都依着她。
過完年日子就更快了,明明才發現院子裏的樹苗抽出點點嫩芽,一轉眼就到了要出嫁的日子。
“明天就要把嫁妝送去侍郎府,到時候我讓蒼哥兒壓陣送過去,謝鋒和你張叔也跟着去,行嗎。”
“行啊,張叔這次一起來京城可算被您使喚夠了,只要他t願意我沒有不情願的。”
孟半煙的嫁妝裏除了黃花梨的拔步床和一整套大紅酸枝的家具擺件,還有一對白玉如意,前朝官窯茶具一套,紫砂茶具一套,和西域玻璃的酒具一整套,另再有粉瓷的大小碗碟花瓶杯盞一整套。
這些都是孟海平還在家的時候就給女兒攢下的,其餘還有各色衣料錦緞、紗鍛、素色棉布各二十匹,香雲紗六匹,皮料五箱大多都是銀鼠皮和狐皮,壓箱底的一張虎皮是王茂林這次硬塞給王春華帶來京城的。
孟半煙的首飾不算多,這些年家裏的餘錢都被她換了金錠銀票,她沒打算把這些金銀當做嫁妝帶進侍郎府,所以首飾頭面大部分都是新做現打的,只有一副點翠鑲金的和一副翡翠頭面是早早準備好的。
另有幾匣子尋常金銀玉石的戒指耳墜玉镯,兩匣子珍珠一匣子紅寶一匣子琥珀和一匣子碧玺,和一匣子田契地契是孟海平差人送過來的,瞧着不顯眼但都是實用的東西。
王春華本不願意收,孟半煙卻沒往外推。自己能到今天這一步他孟海平又不能置身事外,自己沒跟他去要嫁妝是自己的事,他既送來了東西,也沒個往外推的道理。
畢竟過了後天他可就是戶部侍郎府大奶奶的親爹了,孟半煙不用撥算盤珠子都能猜到他往後得多賺多少錢,現在給這麽些添妝實在不算多。
再有其他便是一些古玩字畫和香料藥材和幾大缸好酒,古玩字畫這些沒什麽稀奇的,倒是香料藥材裏有兩只千年的人參算得上稀罕東西,這都是當年王茂林給王春華的嫁妝,王春華又都給了孟半煙。
酒都是孟山岳還年輕的時候就釀下的,六缸秋露白六缸芙蓉白,從釀成到今年都是四十年往上的好東西了。
窖藏了這麽多年,這才是孟半煙心心念念最要緊的寶貝,也都是當初跟孟海平說定不當嫁妝,只做孟家家産的東西。
即便如今孟半煙嫁人,已經跟之前的情況大不一樣,她也舍不得都拿出來。囑咐王春華往京城帶了一小半,也多是為了以後的買賣做準備,誰家弄酒坊還不得有些壓箱底的好東西呢。
嫁妝送過去,照例要擺開來給婆家親戚朋友們看,王春華早就找人問過,京城當官的人家嫁女兒是個什麽行情。問來問去東西倒是夠多夠體面的,就是門第這道坎,實在是陪嫁再多也實在差得太遠。
王春華又怕女兒嫁過去因為出身受委屈,除了利媽媽一家當陪房,又另把跟了自己許多年的林媽媽給了女兒,過年前還買了兩個丫頭,改名翠竹、翠玉,跟翠雲一起伺候孟半煙。
“娘,差不多了,你再準備我們家跟武家那也是天差地別,便是再添上一倍的嫁妝也是一樣,人家既真心實意要把我娶進門,最在意的就不會是我帶了多少壓箱底的銀子過去。”
眼看着王春華往外掏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孟半煙才實在忍不住打斷了母親的絮叨。
“你別老覺得你性子剛強厲害,就走到哪裏都不怕。成親嫁人對女子來說就是一道坎兒,成親前再好再如意,成了親到了別人家就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