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 31 章
帖子送到孟家的時候孟半煙并不在家, 是孟大接的帖子。來送帖子的是陪着武承安去潭州養病的安福,孟大随武承安的車隊走了那麽久,兩人也都很熟悉了。
“大爺爺今天怎麽沒出去遛彎兒, 我還說今天天氣這麽好,過來肯定碰不上爺爺。”
“你這鬼精鬼精的, 有什麽話要問就直說,我們家的規矩向來都是能說的就說,不能說的你問我我也半個字不能答。”
過了早上那段有風的舒服時間, 太陽一出來天很快就熱起來。孟大把安福拉進門房裏,又把剛從井裏鎮過的蜜瓜切了一個, 一半留下一半讓小玖來拿到後院去吃。
“爺爺,還是你這裏舒服。孟老板是個大方人, 在潭城縣的時候我們就沾着我家少爺的光, 吃了孟老板不少好東西。”
帖子是武承安親自寫的, 囑咐的話卻是秋禾說的。秋禾私底下拉過安福, 一再叮囑不能光送帖子, 要是能行就多跟孟家人說說話。人家剛到京城, 有什麽難處別等別人開口, 只要不是太為難的都能答應下來。
武承安久病多年, 早已習慣了收斂情緒。對孟半煙的那一絲情愫更是強壓在心底并不曾透露半分,孟半煙的人生已經夠難的了, 武承安自覺不能再給她添麻煩。
但這世上最藏不住的除了咳嗽便是愛意,即便只有幾分也總能被人窺探出一二來。
回京那一路, 武承安雖不曾主動過一次去跟阿柒孟大幾人說話,但每次在驿館休息, 要是遇上兩邊一起吃飯,阿柒他們聊天說話武承安就總是聽得入迷。
尤其提到孟半煙時, 就更認真了。他不插嘴也不多問,只是會在适當的時候喚人去添幾個菜或是再拿一壺酒,美曰其名大家一路辛苦,少喝一點酒解解乏不妨事,其實還是在留人多說說話罷了。
武承安的心思秋禾看得清楚明白,更知道自家主子遞帖子上門肯定是要勸孟半煙拒了這場親事。
人的心都是偏的,秋禾的心就偏向武承安。她不敢置喙武承安的決定,只好私底下動一動心思,讓安福先上門去套套近乎,萬一孟姑娘那邊其實也願意這門親事呢,豈不兩全?
安福是個機靈小子,雖還拿不準孟半煙知不知道孟海平和侯府的打算,但要哄好一個孟大還是手到擒來。只要真心誠意說些孟半煙的好,就保準能讓孟大喜笑顏開。
“可說呢,我們搬過來才多久,兩邊鄰居都說咱家夥食開得好。姑娘怕咱們受不了暑熱,又囑咐廚房每天多備冰鎮的果子和酸梅汁,吃得比尋常人家的主家還好。”
孟大說起這個就忍不住連脊背都挺直了些,人活一輩子說到底不過吃穿二字。滿足了這兩條才能有心思考慮別的,他跟了孟家這麽些年,從未在肚皮上吃過虧,也是他向來引以為榮的事情。
“之前咱們回京那一路相處得多好,我還跟阿柒姑娘說,要是等孟老板來了京城住進侯府,再要見面恐怕就難了。沒想到孟老板真有這般志氣,不去那侯府裏住,往後咱們兩家可千萬別疏遠了,要勤來勤往才好。”
“行了你小子也別跟我這兒耍嘴皮子,我們姑娘今天是真不在家,她是個閑不下來的性子,來了京城總不能見天待在家裏。帖子我收下你放心,等姑娘回來看過了許是明天就有回帖。”
孟大人老成精,看安福這幅做派就知道他是在故意拖時間想要等人回來。見他吃了瓜收了汗便也不多留,幾句話就把人給打發回去了。
孟半煙還不知道武承安打算給自己來個坦誠相待,一早便帶着阿柒出了門。
“姑娘,今兒怎麽打扮得這麽隆重,以往不是向來嫌金簪壓得頸子疼的。”
今天出門,孟半煙身着湖色繡白蝶鑲金絲暗繡的衣裙,腳上穿的繡花鞋鞋尖上一邊一顆随步伐輕顫的南珠,發髻上除了一圈掐絲花钿,還簪了一支喜鵲登梅金簪,整個人看上去是掩不住的富貴風流。
偏她又不像尋常未嫁女子那般頭戴帷帽,身邊還帶着一身勁裝腰佩長刀的阿柒,走在街上就更加打眼。即便是見多識廣的京城百姓,也多有忍不住回頭再看一眼的。
“南城和西城咱們都看過了,咱們今天往東城去走走。”
說是說京城裏除了皇城分成南北西東,但哪朝哪代也沒有在城裏再修城牆把坊巷隔開的道理。
東城再貴也不是沒有沒有商鋪集市,只不過都是做買賣,買煎餅的跟賣海參翅肚的,這其中的差別又海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