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土豆的试验已经大获成功,那么陕北在进行如此保守的战略就不合适了。
而且要考虑到长久,那么陕北三府乃至更西面的临洮府和巩昌府以及陕西行都司的卫所所在地都可以以土豆为主,番薯和玉米为辅开进行开发。
这样可以极大的减轻陕西这边为三边四镇粮饷,尤其是军粮所需要承担的压力。
这一部分负担可以说是整个陕西省需要
上缴给朝廷转拨给三边四镇的最大一部分田赋和商税,或者说就是全部。
陕西全部需要上缴给朝廷的都要转给三边四镇,当然对三边四镇来说还远远不够。
而这几年陕西连年大旱,朝廷也免了陕西的赋税,三边四镇开支均由朝廷承担,而朝廷承担不起,那就只有拖欠。
好在西北军出中原了,这个矛盾才没有迅速激化,否则再来一场宁夏叛乱也不是不可能。
冯紫英试图说服李腾芳,但是并没有达到效果。
冯紫英也能理解,这样大的事情,希冀空口白牙几句话就让人家信服,不来也不现实。
而且自己的年龄摆在这里,能够耐着性子听自己说已经是很尊重了。
看对方的表情,冯紫英也知道对方肯定觉得自己是在天方夜谭,数倍于粟米和小麦的产量,还不择地,灌溉条件也要求没有粟米小麦那么高,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你咋不上天呢?
冯紫英笑着道,徐光启在朝中还是颇有名声的,李腾芳不可能不知晓。
李腾芳连连摇头。
冯紫英笑眯眯地道:
见冯紫英语气如此肯定坦然,李腾房还真有些好奇起来了,
冯紫英态度相当坚决。
李腾芳要把话扣死,免得这家伙日后耍赖。
冯紫英笑眯眯:
敢在自己面前夸下海口,而且还要自己多走几个地方来核实,看样子这家伙是真的有底气啊,李腾芳当然不会因为对方说几句硬话就信了,他只信自己实打实看到的摸到的。
李腾芳还真有些激动起来了,「不择地那就是
最好的条件,我看着不择地的就只有牛羊吃的草,可人能吃么?种粟麦产量低得下人,根本没法养活人,你说除了这土豆,番薯和玉米也有这么高的产量?」
冯紫英把几样作物特性都作了介绍,听得李腾芳连连点头,但这一切都要等他实地考察了才能作数。
不过通过这一番交谈,李腾芳倒是对冯紫英印象变得越来越好。
之前柴恪的介绍让他只是有些好感,但还是将信将疑,毕竟冯紫英在京中的名声虽大,但是年龄摆在那里,李腾芳更多的是觉得是因为柴恪与冯氏父子在宁夏平叛结下的交情,所以才会如此夸赞,但他不是那种只凭谁口说就信的。
现在这么接触下来,虽然还不确定很多东西,但是若是自己走下来真如冯紫英所说那般,那李腾芳就觉得此番朝廷选冯紫英这个年轻人来陕西还真来对了,他也不吝如实向朝廷报告这边的情况,给冯紫英唱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