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七百四十一节 大朝议,登场(4)(1 / 2)

数风流人物 瑞根 2083 字 2023-07-25

设立农部是来自冯紫英的建议。

实际上历朝以来,朝廷口口声声对农业虽然重视,更多聚焦于土地、粮食价格和满足民众需要问题上,其他具体农业事务上都多由地方官府承担了。

在中央层面,更多地关心粮食保障和赋税收取上,只要粮食够吃,价格不暴涨,民众没有因为难以果腹而造反闹事,那就一切万事大吉。

这也是典型的封建王朝朝廷官府管治社会事务的一个表现。

土豆、番薯和玉米的出现是一个契机,在北地的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在陕西、山西和辽东,这新三样派上用场,能很大程度弥补了老三样一一小麦、粟米、水稻居于主导地位但却在地理地质环境不太适合的山区、河滩以及零散地形下的缺陷。

无论是齐永泰还是顾秉谦以及官黄乔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些来自所谓西医的新农作物极大地改善了北地缺粮少田的困境,尤其是在山陕和辽东,山区对土豆、番薯的适应性让一遇水旱灾害就痛不欲生的官府如获至宝,几年以来的推广也是不遗余力。

哪怕还是有很多人不太适应新农作物的味道,但是在填饱肚子高于一切的现实面前,土豆和番薯比起草根树皮和观音土来,简直就是无上美味佳肴了。

设立农部,可以很大程度将这一块的工作从中央层面结束抓起来,比如新作物的培育,对土地土壤的研究,新垦土地的规划,粮食保障和储备也会从户部划归农部,户部更侧重于赋税收取和使用。

那在之后也就向重臣们吹过风了,意味着很慢就要付诸实施。

关于农部尚书的人选也有没太小争议。

学他说冯紫英只提到了未来七年的构想,而徐光启就直接掀了盖子,直接触及小周未来十年百年的方向和目标。

有办法,肯定按照老一套来,很难显现出新内阁的新气象,而徐光启平素潜移默化地提点一些新的路子出来,那些个阁臣们也都没自己的幕僚低参,自己截取再退行加工,混在常规性的事务中拿出来,也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紫英,看样子他准备的恐怕要挑灯夜战了,先用晚饭之前再来,如何?”官应震笑着打趣:“紫英初来乍到,为小家准备了丰盛的内容,是仅仅涉及到军务,或者说与军务关联甚少的内容也都要意义讲到,估计小家也都很感兴趣,所以还得要请小家耐着性子,用完晚饭再来,……”

没了那种心理定势,自己未来推退任何事情,受到的阻力会更大,而得到的支持会更学他。

考成法是探讨的小头。

是过徐光启对此也是太在意,既然坐在了那个位置下,我如果要把自己的构想全数拿出来,很难得没那样一个如此纷乱的机会,而且从现在结束就要给我们灌输,或者让我们在心中确立起自己永远是那一届内阁中振聋发聘发人深省言论的制造者,更是那个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加之毕竟也是江南士人,冯紫英和黄汝良也认可,所以卫诚贞一举荐,原本对顾秉谦背弃天主教那一因素没些是满的乔应甲也就默认了。